北京北京记录生活简书精品美文集萃

胡同里的槐花香

2017-09-14  本文已影响193人  梵雁平

       北京有种文化叫胡同文化,类似上海的弄堂,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印记。对于胡同最初的印象,是我十岁时随父母回京。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下了火车穿过人山人海,来到我将生活的地方——西城区白塔寺能仁胡同。走进胡同的一座院落,东南角有间老房子,便是我的住处。房子狭小,比起我曾经住的房子要小很多,屋内只有转身的地方。房子低矮,光线不充足。进了屋子感觉不太适应,转身随手拿了一把小椅子到院门口坐着去了。托着腮帮子,不知道在胡乱想些什么。

       听说这里之所以叫能仁胡同,因曾建有能仁寺,寺庙早已荡然无存。胡同看着比较齐整,灰墙上有些颜色的朱漆门打开着,院门口有两个石墩儿,斑驳得就剩两块儿石头了。胡同的路边有个把路椅,有些老人摇着蒲扇坐着闲聊。胡同的尽头是棵老槐树,独撑一域,荫蔽了周边,有不少同龄的孩子在树下追逐玩耍。到现在,这个情境深深印刻在脑海里,大概是觉得很有生活气息。每逢想起胡同里的岁月,就想到大槐树,想到邹静之先生的《五月槐花香》。北京的大街小巷有很多古槐,镌刻着北京的历史和故事,很多老北京人是有着槐树情结的。夜幕降临,胡同的人比先前又多了起来,孩子们也更多了。天热呆不住,各家人吃完饭都出来遛弯聊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