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一首别子固》,让我认识了王安石眼中的两位贤人。
2020-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云上九天
1.王安石眼中的两位贤人,曾巩和孙侔。
曾巩,字子固,江右人,生于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冶家。
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所以,曾巩也算是官二代。虽是官二代,但他却没有官二代常有的纨绔习性。相反,他聪颖好学,记忆力超群,幼时读书,出口成章,年十二即能为文。
曾巩虽幼时便才学出众,但考试却总考不好,考来考去,一直考到年近四十才进士及第。看来,古时“高考“,录取率很低啊!
中了进士,曾巩便入了仕途。一生之中,他当过司法参军,做过《宋英宗实录》检讨,并在地方任职多年。再后来,因其史学才能被任命为史官修撰。直至病逝,被追谥为“文定”。
孙侔,字少述,又字正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也是名倾一时的人物。不知为何,他也是考试总考不好。后来,他母亲去世后,便绝了考试的念头并发誓一生不再争取当官。
孙侔虽未当官,但名声却很好,好些士大夫都很敬畏他。甚至很多人向朝廷举荐他,朝廷也是多次给他封官,但他都推辞不去,直至终老,终年六十六岁。
2.人这一生啊,就一堆堆坎坷。
了解了王安石眼中的两位贤人,让我有了几多感触。人这一辈子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就一堆堆坎坷”。
曾巩和孙侔都是史书留名的人物,虽有才名却都屡试不第,即便是最终考上的也是考了十几年。就连考试顺利的王安石,在变法事业上却也变得步履蹒跚,一路磕磕绊绊,最后失败,忧郁而终。
人啊,好像并不是在演喜剧,而是在观看悲剧,且时不时的还要参与其中,扮演剧中的主角。
结局已经注定:无论是如何开始,肯定是死亡结束。而我们能做的,是在还未到结束时让剧情多一些喜剧的成分。
既然结局已定,多想无意,只能是在自己还有时间时让快乐多一些,留一些给自己,分一些给他人,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