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阶层,被爱阶层
做一个有房有产的中产阶层,自然是极好的。
因此,学得文武艺,卖与房和车。
这追求也没啥不好。毕竟,有片瓦遮头,有四轮代步,既有传统的安居心理,也是现代的实际需求。
只是过犹不及。
为在北上广深立住脚焦虑不已,为房车焦虑不已,为要子女赢在起跑线上焦虑不已。
为更好的房车焦虑不已,为更好的学区焦虑不已……
何时了?
小万工在她的《拿你所有的,换你想要的》一书中,拷问我们这一代人的焦虑:我们努力奋斗,竭力生活,到底是出于怕,还是因为爱?
我购买房子,到底是因为我现阶段真的需要这个房子,还是为了缓解财富缩水的焦虑?
我想让孩子上好的学校,到底是为了帮助她成为她应当成为的样子,还是为了缓解阶层固化的焦虑?
小万工,本名万静雅,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地产建筑师,想来“小万工”的笔名也是来源于她的工作。
2017年,小万工和丈夫一起,离开待了14年的北京,选择回武汉。她并非是“逃离”。
她经过14年的奋斗,与北大毕业的丈夫一起,已在京城工作稳定,车房齐备。
是什么让她回到武汉,并重拾起这支文学的笔?
是爱。
对祖国人民的爱,
对家乡父母的爱,
对丈夫女儿的爱。
这并不是一堆浪漫激情的口号。小万工作为清华理工女,即便心中有热血,头脑仍然冷静的。
虽然武汉建筑行业的成熟度和时尚度远远比不上北京,但这正是建筑师的价值所在。
虽然武汉教育的整体理念和设施与北京相差甚远,但这正是丈夫作为北大物理高材生,有志成为教师的价值所在。
在本书的《幸福就是一碗汤的距离》篇中,小万工谈到曾设想过将家乡父母带到北京自己身边。
这里是中国的文化、政治、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等等等等的中心,然而,并不适合湖北小县城里的老人养老。
这里他们除了自己,没有熟识的人。这里的雾霾,这里的京片子,都让他们格格不入。
视频里父母落寞的眼神,让小万工反省:我天真地以为他们从不要求就是不需要。我真傻,有谁会不!需!要!
满目山河空远,不如归去不如归。
小万工携夫带女归来,依然从事她认为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建筑业,丈夫依然从事心心念念的教育业。为武汉的建设添砖加瓦,为更多孩子的梦想助力导航。
双方父母也得欢颜。
虽离了北京大舞台,却拥有了更多爱。
当小万工决定回武汉时,最舍不得的是北京那全国一流的课外教育资源。学校的硬件和师资当然很重要,小万工回顾自己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一路掐尖走过来的,因为处在更优秀的群体中,最后才考上了顶尖大学。
但是,小万工认为,教育的起点,最重要的,是爱!
她和丈夫李理老师共同约定,不去追求大家眼睛看到的所谓升学最好的学校,而是给孩子找一个“爱里没有惧怕”的小学。
她希望你我的孩子都有在自己父母身边,在爱中受教育的机会。
让孩子以后在永不滑落的被爱的阶层。
《拿你所有的,换你想要的》是小万工自北京回武汉过程中的一些认真思考。在房、车、学区之上,还有一个更深邃但有待普世的观念——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