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选择的思考

最理想的工作,不一定是钱最多的工作,往往是三者交集之下的工作。爸爸告诉我你应该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学的时候我听到的是要找一份你喜欢的工作 。等等,磕磕碰碰几年下来,发现工作的选择,考量的东西是多维度的,并不是简单粗暴的一个标准去衡量选择,更不是别人说几句这个行业好那个工作棒就可以跟着走,万事大吉的。
最后总结就是,要花时间去尝试和磨练,总结复盘,从而发现什么适合自己+自己想做什么+这个社会需要的。
前段时间有个interview,对方邀请我去了。一切都合适,就是那个事情我是能做(社会所需要的)、我也擅长做,可是我并不想做。所以最后就是因为意向问题而微笑友好地道别了。
我记得黎贝卡在文章说过一个例子,之前有个同事在日报工作,可她喜欢慢工出细活的,日报的节奏啊实在不适合她的慢性子,也有很多bug(应该是主编耐不住性子了这么慢交稿),最后阴差阳错去了月刊,倒做得风生水起。无论是日报还是月刊,这也是有社会需求的,日报和月刊都有需求,可是选择擅长的和不擅长的,结果是差很多了。
如果说只是看自己想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但是如果这个社会并不需要或者需求量很小,那最后可能找不到工作吧。社会需要的事情,如果只迎合社会,估计自己泯然众人矣。哪怕社会再大的需求,如果并非自己心之所向,也只是做一个三流的普通人员罢了,同样在此领域擅长的人啊,会做的风生水起。社会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80年代最光热门的工作到90年代到不一定,就像一直说什么工种的需求大,但是技能培训吧,这个学会了,过一段时间更新迭代很快,就没有了。
如果是自己想做的,还有社会需要的,但自己并不擅长,这个是还好,这个到可以培养一下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为擅长。这就是一个能力的gap,让自己去磨磨刀,跨越这个差距,倒也不错。
选择职业还得看赛道够不够长。哪怕薪酬再高,如果你进去两个月公司就倒了,那也没意思。投资就像是滚雪球,自己的职业生涯虽然是拿自己的时间脑力体力来换金钱,但不仅是这样,职业的选择也就是你选择把自己的时间投放在哪里,不求最大化收益,但求自己做得开心且持续有充足的收入。
成长是初入职场最重要的。时间是人的好朋友。初入职场,平台真的很重要。但是在不仅是靠平台。平台再大,也要有转化为自己的势能,内化。有些进入职场是大家都“看起来”一样,但是过几年就看得出变化了。
“同台食饭,各自修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各有各的路径,钱也不仅可以从工资中来,人的成功也有各种复杂因素推动,并非单一维度。然而这个过程中,你的思考、见识、选择,就尤为重要了。
最好的职业是彼此互相成就。刚好在那个时间段,这个单位需要,然后你也需要这个单位,然后你能为组织做出贡献,而组织也能够为你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和薪酬。但是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不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