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弊针砭想法散文

打是亲骂是爱,你错了!

2019-04-30  本文已影响20人  云海白

今天算是又涨了知识。在朋友圈看见几张图,说是今天4月30日是世界不打小孩日。

打是亲骂是爱,你错了!

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的节日,提倡不体罚孩子。

这和我们以前接受到的观点相差甚远。“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好像挨打是成长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打你也是为了你好,管教你。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那时候,好多家庭都是几个孩子,做错了事,体罚太平常了,家长一天到晚忙着做农活,哪有精力和耐心给你讲道理,打一顿简单粗暴又有效,光是恐惧就让你不敢再犯错。

一般男孩子调皮挨打多,女孩挨打的要少很一些。

也有家长是因为各种压力,不顺心,拿孩子出气的。打一顿都不知道为什么挨打,说是飞来横祸,无妄之灾都不为过。

打是亲骂是爱,你错了!

记忆里,小时候的我很少挨打,我老爸没打过我,老妈打过我一次,就那一次到现在我都还记得。

那次好像是老爸老妈在争论什么,我在旁边。后来是老妈落了下风,理屈了。我当时是笑了起来。

可能老妈觉得她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情绪一上来,反手给了我一巴掌,打在脸上……

当时我愣了一下,委屈和羞耻一下子就冲上头顶,脑袋嗡的一下,大哭起来。

也没人搭理我,最后不了了之,它就像一个结一直在我心底,一想起来,就还有很深的羞耻感!同时有很强的自责,觉得自己不好,行为欠分寸,不妥当才会这样。

好朋友在家也是老大,她妈妈都是行政干部,从小对她管教严格。

有一次放学后和同学在操场上玩空翻,忘记了时间,她妈下班后回家不见她,怒火中烧,找到她后,一直从学校打回家。

她说从来没觉得那么丢脸过,真是有一种钻到地缝的羞耻感,有一刻甚至闪出一个念头,不如死了算了。

多年后闲聊,她和妈妈提出来挨打的事,她妈说:“你这是记仇呢?几十年了还记恨我吗?”她妹妹直接一句:“你好幼稚,我挨的打比你多多了,我提过吗?”从此,她再也没说过。

每个人对挨打的感受是不同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是敏感的,有的是用钝感来屏蔽,防御,以免自己受到更大伤害。

打是亲骂是爱,你错了!

我自认为是个开明,能理解孩子的妈妈。可我女儿到现在,都还记得小时候我打她的事。

那是因为要练的琴她不练,跟小盆友在外面疯玩。我把她拖进家里,脱了高跟鞋打她。

她说我当时可怕极了,用高跟鞋钉她屁股,她太害怕了!

这是唯一一次打她,唯一一次情绪失控的厉害!里面是有自己的很多情绪在,不练琴只是一个导火索。

冷静以后,自己也很后悔,可是伤害已经造成,悔恨不起任何作用。

丁香医生在微博里说,打孩子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打是亲骂是爱,你错了!

现在很多孩子自我认同感很低,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和大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性的批评,简单粗暴的打骂分不开。

温尼科特曾说过,一个好的养育者,需要给孩子一个相对抱持的环境。

可是,一冲动,就忘记了抱持是个什么样子。

武志红老师曾说过:指责(批评)是一个“找魔鬼”的游戏。

轻易强烈的指责,其实就是在否定对方的本来状态,在杀死对方的这个状态。

更何况是激烈更多的打骂呢?

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要讲道理让孩子信服,而不是用暴力去镇压。

短暂的平静背后是更强烈的反弹,柔和的接纳,才会化解问题于无形中。

父母是需要用一生学习的职业,没有一劳永逸,不是你生了孩子,就是合格的父母。要用极大的耐心,极大的包容,无条件的爱去面对孩子。

在你情绪爆炸,忍无可忍的时候,记得深呼吸!

学会不定时的问问自己,我是一个有爱的,合格的父母吗?我做到不打骂孩子了吗?

希望所有的父母子女,在一同参与的生命历程里,少一些伤害,多一些温暖和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