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好奇惹的祸
一
一个朋友是公务员,常年去地方考察,八项规定之前,总有地方政府表达心意,送些小礼物之类。
有一次,别人送了一套茶具,包装精美、茶具也简约大气,朋友甚是喜欢,随即就用上了。
一天,他喝着茶,忽然想这套茶具得多少钱呢?她想应该得五六百块吧,这个价位可能才与她的身份匹配吧。
当她输了品牌名称,网页打开的绿条走到尽头,内容尽显,她一眼就瞅到了要找的那一套,一看价格:99.00元。
她还以为自己眼花了,少了一位数。但是定睛一看,没错,就是99块整。
朋友不相信,是不是型号不同,一一核对过后,全都准确无误。
一种失望瞬间涌上心头,对茶具的感觉从天上掉落地上。再看,怎么看都看不顺眼了。
茶具还是茶具,但是心情却不是那种心情。
二
十多年前,我刚走向工作岗位,在一所高校当老师。
学校规定,每学期期中,老师们要互相听课评分,以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当然也是我们绩效考核的一部分。每位老师的评分并不是公开的。
我给每位老师的打分,会根据自己的评判标准得出,尽管老师间可能差距不大,但也显示出优与次优的区别。
一天,我去教学办,正遇上实习的学生在整理听课评价表。恰好最上面的一张是我们教研室一位的老师对我的评价表。我瞅了一眼,得分94分。
我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互评分为85-95,都是同事,差距过大有些不太好看。
看到自己被经验丰富的老师评价了不低的分,心里小窃喜了下。
出于好奇,我想看看在这位老师眼里,我的讲课处在什么水平,我比谁讲得好点,又不如谁,好学习学习。
结果我翻了这位老师的评价表,他给所有的人打分都是一样的。
我心中的 一点小喜悦一扫而光,原来这并非我的课讲得好,而是他一视同仁的结果。
三
昨天,一位写作的网友,关注了我。对于我这种门庭冷落人来说,当然是好事。
我翻阅了他的作品,真不赖,不管是阅读量还是点赞数,都超出我不少。
我想也许我的文字得到了他的认可。
结果我又手贱,点开对方的关注,看他都关注了谁。
我失望地发现在关注的同一时刻,他关注了很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一字未发的人。
我尽管门前冷落,但至少我是认真写作的人,怎么能与这些人一字不写的人相提并论呢?
我瞬间竟然有种被拉低和冒犯的感觉。
四
要是朋友不查阅茶具的价格,他可能会把它当作不错的礼品而拥有一份好心情;
要是我不看老师其他的评价,我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课得到他人认可而喜悦;
要是我不查看对方关注的对象,我会认为他是喜欢我的文字而受到鼓励;
但也许人性就是这样,总想知道得更多,却不知道有些信息是有毒的,让本来美好的心情受到纷扰。
我决定以后对于没有价值的信息不主动寻找,宁愿被蒙蔽,也不庸人自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