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感知带来的全新设计方式
直觉思维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神圣礼物,而理性则是一名忠实的仆人。但我们已经创建了一个尊崇仆人、而忘记礼物的社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思维会分化为理性与感性两级,它们共同以我们尚不能完全理解的方式相互作用着。数千年来,大多数文化都认定理性应占据思维主导,并控制和抑制直观的感性思维。
但现在,科学家正在质疑这种“真理”的落后性。解剖学家Jill Bolte Taylor在她的《我的洞察》一书中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从一开始就被教导‘我们是思考、而不是感知的生物’,而事实却正好相反。”这一洞察从根本上挑战了我们对人类决策行为的认知,此外,它也揭示了另一个问题:设计需要如何被高度情绪化的、非理性的人所察觉、所感知?如何将情绪化的、提前认知的思维应用到商业设计中?如何运用神经科学来帮助我们建立起反射性体验,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用户的情绪状态?
这样的建议可能听起来还很荒谬。然而,低成本的可穿戴传感器的崛起与和对庞大数据的筛选分析能力的不断提升,正让这些问题不再是空谈。
情感感知
那么,我们需要如何进入这一深藏在潜意识里的情绪化思维?首先,我们要深入研究人类情感的基石——自主神经系统(ANS)。ANS是我们外围感知神经——这是脱离于我们所熟识的大脑和脊髓之外的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主要帮助我们的大脑处理与平衡外部环境
要求和内部情绪状态——如心理压力。因此,要研究感性思维,从ANS入手是最为直接和可靠的。
近十年来,Rosalind Picard和她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团队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通过机器对ANS的衡量,来解释人类的情绪状态。Picard和她的团队的切入点,是研制一套用于捕获针对用户的物理状态或行为数据的被动传感器。随着无线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现在研究人员已经能通过远程控制来进行检测。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用户不必再在陌生的实验室环境中局促不安,在家里或办公室等其他更为熟悉的环境里,他们更容易展现自我真实的一面。
Picard的团队收集的一些数据的方式与人类感知他人情绪的方式非常类似。例如,摄像机可以捕捉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麦克风可以捕获人的说话方式、语气和语调变化。不止这些人类能做到的,还有一些传感器还能检测皮肤温度的变化。
下一个挑战,是如何从传感器获取的大量数据中推断出有效的情感信息,目前这一步骤是由机器学习技术完成的,基于这一技术的机器能够进行不同形式的数据解析——如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或面部表情检测等。这些分析结果能够给被检测者的状态贴上“困惑”或“愤怒”等标签,——一个给定的人的状态,并在情绪坐标图上钉上新的坐标。
毫无疑问,这些系统在分析数据时最好尽可能多地获取不同类型的信号——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词汇选择或生理反应等等。这正与人类的学习模式类似:获取的信息来源越多,做出的判断也就越客观准确。
设计新前沿
传统的设计研究依赖于受访对象的理性自我描述——如用户反馈、民意调查和一对一访谈等等。不幸的是,这些测试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基于受访对象的自我偏见与记忆偏差所得到的。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或者无法表达出存在于他们的潜意识中的情感冲动。
而传感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好的解决方案。通过嵌入服务或界面中的可穿戴和远程情感传感器远程实时收集来自用户的情感数据,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我们能以成本更为低廉的方式获得更优价值的见解。而情感感知也为我们带来了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监控研究的机会。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这些技术收集的数据不会受语言环境的解释过滤——如对社会习俗、禁忌和社交礼节的考量所影响,尤其在潜在的敏感环境下,这将能更真实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想法。
在不需要参与者主动反馈的前提下,情感感知就能对他情感上的动态波动做出及时反应,通过对感知到的细微变化的捕捉整合与解析,它能比参与者的意识更先意识到波动的发生。
随着我们测量潜意识情绪能力的进步,我们可以逐步学会如何影响这些情绪。如果我们的潜意识已经能够联动起来,我们还需要再进行言语沟通吗?而对人类情感的把握又将如何在更引人注目和有意义的设计过程中体现?
随着情感感知技术正在不断进化,这些想法都正在逐步变为现实。现在,通过智能手机跟踪地理位置和记录网页浏览习惯已经被使用者广泛接受甚至广受欢迎,不难想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情感感应将会成为未来的规范之一。
想象一下下面的场景:当传感器检测到交易商的情绪相当不稳定时,投资银行将会限制其下注;当司机精力分散在别的事情上时,他驾驶的汽车会自动降低车速。情感感知将在诸多领域产生不可估量的化学反应,不论是金融、汽车、零售,还是医疗保健和教育行业。
如果零售显示广告能够通过对浏览者的情绪感应实时调整展示内容?如果在线学习系统能够针对患有多动症的学生进行实时的关注焦点的调整?
可以预见,情感感知技术将能为我们带来全新的设计方式,不论是在界面还是体验设计领域,它都为设计师和用户提供了更令人爱不释手的选择。
一些情感感知模式
语音识别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间接改变着语言,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识别声带变化影响的模式。在我们用快速、准确的方式、响亮清晰的语调说话时,我们的声音中传递出恐
惧、愤怒、快乐等情绪变化,而当我们感觉疲劳、无聊或悲伤时,我们的说话方式又会转变为缓慢且口齿不清。情感语音处理能够通过对谈话主题模式的识别,并辅以对音高、语速等参数的分析,来判断谈话者的情绪状态。这种语音识别模式能够通过最常见的麦克风来实现,这为智能手机通过麦克风来衡量人类生活创造了巨大机会。
心血管检测用最简单的术语来描述的话,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其他输送含氧血液到全身及缺氧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从心理上来说,该系统承载着人类的情感状态、行为动机、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此外,当人患有生理和精神疾病时,这一系统往往也会出现问题。现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测试已经能够成为可靠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的指标。
面部表情检测心理学家Paul Ekman发现,面部表情所传递的情感会随着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很大改变,而是具有很大的普适性。通过对不同肌肉动作表达含义的定义,Ekman构建起了脸部动态情感表达的分类理论系统,并以此为基础转变成了面部动作编码系统(设备)的概念模型。目前的人脸动态识别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摄像头实现,因为被研究者的形象能够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一览无余。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从闭路电视监控摄像头、到安装于自动取款机或者火车和公交车上的监控摄像头上,我们都将能检测到人类的情感变化。
作者Eric Baczuk系青蛙设计的资深交互设计师,他本人长期关注传感科技对设计行业带来的改变,Eric Bacauk 同时还关注那些以老年人为导向的科技创造,让其服务于那些常年窝居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