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写出新人生读书心理

王宝强事件为何一夜刷爆朋友圈|从众行为

2016-08-14  本文已影响169人  让你学以致用
王宝强事件为何一夜刷爆朋友圈|从众行为

今天,凌晨0点20分,微博继南海仲裁、里约奥运后又出现一个“爆”字热门话题:演员王宝强在微博中发布声明,“现因马蓉与我的经纪人宋喆的婚外不正当两性关系,严重伤害了婚姻、破坏了家庭,郑重决定结束我与马蓉的婚姻关系,同时解除宋喆的经纪人职务。”

消息一推送,深夜朋友圈就像白天的闹市,一片沸腾,各种说辞纷纷涌现,其中最让我感到好奇的是为何传播速度会这么快,大家为何会从众,都会去转发。

朋友圈出现频率最多的是一张王宝强发出的“声明”图片,在搭配上一段“我再也不相信爱情”的文字。

我找到朋友,很好奇的问他「王宝强离婚,为何你会不相信爱情,而且我记得你也不是他的粉丝啊」

过了一会他回复我说到「看到网上都这么说,我也随一下好了,而且09年结婚到现在时间都已经不短了」

09年结婚到今天只经历了7年,我的一个表姐前几天才结束了长达八的恋爱长跑。据我所了解到的消息,马蓉与王宝强相识是在一次活动上,王宝强一见钟情,便展开了疯狂攻势,成功得手。和普通人一样,发下海可枯,石可烂的美好誓言,步入婚姻殿堂。可也证明不了这是真爱啊。由此可知,就像我朋友所说一样,看到网上这么说,他也跟随一下好了。

所以,这一次借着王宝强事件,来说一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从众行为。

王宝强事件为何一夜刷爆朋友圈|从众行为

                                 一

群体由各种各样的个体组成,为什么他们的行为会常常一致?

定义:从众是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

作为人群中的一份子,当你为一个赢得比赛胜利的漂亮球队进球起立欢呼时,你是不是在从众?当你和其他人都认为,女性留长发好看时,你是不是在从众?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关键是,当你脱离群体时,你的行为和信念是否仍保持不变。如果球场上就你一个人,你会起立欢呼么。

王宝强事件为何一夜刷爆朋友圈|从众行为

                                二

那应该怎么看“我”是不是从众了呢?

从众的表现形式分两种顺从和接纳

1.我们有时会穿统一的服装,尽管不是自己所喜爱的衣服,这种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的从众行为叫做顺从,之所以顺从主要是为了得到奖励或者避免惩罚。如果是由明确的命令所引起的,那么我们称它为服从

2.有时,我们真的相信集体要求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会与成千上万的人一起喝牛奶,因为我们认为牛奶是健康的,有营养的,这种内在的,真诚的从众行为叫接纳。

有时接纳会紧跟顺从。

所罗门·阿施做了一个从众实验,(咳咳,因为不会做ppt,所以把实验的项目更换一下,不会影响到读者大人们的理解)

你处在一个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实验中,桌子上放了一张红色卡片,你需要从墙上贴有红色,黄色,橙色的卡片中找到红色,并把桌子上的红色卡片贴到墙上的红色卡片上面去。尽管对于不是色盲的你来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当第一个人答错,第二个人也打错时,你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使劲盯着卡片。第三个人也同意前面两个人的答案。你张大嘴巴,浑身开始冒汗,“怎么回事”你问自己,“是他们色盲,还是我是色盲?”接着,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第七个也同意前面几个人的答案。接下来,研究者看着你,你面临一个两难困境:“什么才是正确的呢?是朋友们选择的是正确的,还是我眼睛所看到的是正确的?”

单独回答时,正确率99%,但是如果在其他几个人给出一致的错误答案的情况下时,那么个体是否会给出在其它地方是错误的答案呢?研究发现有37%的回答是从众的也就是相信他人。这也就意味着有63%的人没有从众。

尽管很多实验者表现出独特性,可是看上去聪明而善良的年轻人愿意把白说成黑,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对于我们的教育方式以及指导我们行为的价值观提出了质疑。

在进一步深思一下,我们有可能接受到的知识是假的。

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有37%的人把白说成黑,那么我们所接受到的知识就是及其不牢固的,这个问题涉及到哲学,就不在进行深究,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37%的人在生活中可以理解为,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随大流,如纹身,抽烟

王宝强事件为何一夜刷爆朋友圈|从众行为

                                  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37%的个体会从众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实验表明人们之所以从众,主要是因为莫顿·多伊奇和哈罗德·杰勒德,命名的规范影响和信息影响

一个人屈服群体是因为想被群体接纳和免遭拒绝,将这种行为名为规范影响。

屈服群体是想获得重要信息,将这种行为名为信息影响。

规范影响是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遭受拒绝,得到人们的接纳或者获得人们的赞赏。信息影响会导致人们接纳,当现实较为模糊时,其他人可能就会成为有价值的信息来源。个体可能会这样推论:”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们会不在相信爱情了,但是这个人看起来是知道的,更何况是明星,一定发生过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与群体保持一致会使人们特别容易获得证实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解释,所以,对社会形象的关注,往往容易产生规范影响,而希望自己行事正确则往往容易产生信息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规范影响与信息影响往往是同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为什么会从众?因为我们想要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赞赏或者我们想要做出正确的行为。

王宝强事件为何一夜刷爆朋友圈|从众行为

                              四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做出一些特殊的行为,来表示自己的独特性和不从众性呢。

搞笑的事发生了,我们抵制从众的社会压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逆反,一种是坚持独特性

逆反心里理论,个体非常看重自己的自由感,当社会压力非常明显,以至于威胁到个体的自由感时,他们常常会反抗,采取行动来保护他们的自由感。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青春期的少年叛逆,喝酒抽烟的行为了。

坚持独特性,当听到其他人表达的态度与自己相同的时候,反而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以此来维护自己的独特性。举个例子,那些想打破传统的人所以在青春期开始叛逆,时间跳到10年后,你会发现10年后青春期有一大部分的青少年都在叛逆,那么你是不是在从众呢?

王宝强事件为何一夜刷爆朋友圈|从众行为

                               五

怎么做都不行,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做你自己的事,质问权威,如果感觉良好,那就走下去,跟着幸福走,不要从众,仔细的思考一下你自己,相信你自己。我们喜欢感受独特性,喜欢自己控制生活,但是,我们同时也是社会动物。具有归属的基本需要。从众并不是全坏,比如群体里的释放效应,当你面对不公正的待遇时,完全有理由指责他,你还是会犹豫,后来其他人接二连三的纷纷指责他时,你也会跟着他们一起指责他做出不公平的事实,这就是释放效应。当然也不是全好,作为个体,我们需要平衡自己的独立性需要和依恋需要,私密性和公共性,个体性和社会同一性。


店长温馨提示:面对一件事情,要基于自己的判断,从自身出发。

在红绿灯路口你在等绿灯,当你看到从你身后赶来的两个人闯了红绿灯时,你还会不会坚持自己的判断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