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相信》后感
第一次看到《相信》这本书的名字是在一则工会组织的女职工读书活动的征文通知上,单位的工会主席发给我,让我尝试一下写点什么。我虽然平时喜欢写点小诗随感什么的,可那都是自己随性而为,正儿八经的写文章还从来没有写过,这次,就当一次尝试吧。我当即选了这本《相信》,并从网上买了本纸质书来看。
书拿到后,除了封面上的两个大字“相信”外,最先映入眼帘的却是作者旁边的几个小字:纵使不敌,也绝不屈服。我非常喜欢这样有气魄的语句,让人读来就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满满的力量感,一种相信的笃定。
这本书前面的几个序言我也认真看了,从序言中我知道了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患了一个什么样的疾病,以及写这样一本书的初心。在此之前,我对蔡磊这个名字几乎完全陌生,这也是性格使然,我向来对什么集团总裁之类的信息都不敏感。我发现写序言的都是与蔡磊有着相当关系,同时对他又很熟悉的名人,有前院长、董事长、冠军、创始人、发起人、主持人等,其中引用的一句名言,也许就是对蔡磊最合适的评价了:罗曼 . 罗兰在《米开郎琪罗传》中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蔡磊在他最盛年,同时也是事业最蒸蒸日上的时候被诊断出了可谓是世界第一罕见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这个平均生存期只有2-5的绝症。当时,他也经历了常人惯有的心理历程,那就是从最初的不相信、怀疑到反复检查予以排除,直到最后终于不得不接受事实的过程。这期间,他曾恍惚过,暗自神伤过,甚至彷徨挣扎过,但他却没有气馁,始终乐观积极。一开始,他还坚守岗位,因为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他知道,作为公司的核心人才,许多重要的决策都要他来定夺,但当他发现自己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时,他果断进行了相关工作的交接,以便一心一意地投入他即将开始的新工作——建立渐冻症患者大数据平台及相关药物的研究。
当蔡磊得知自己确定是渐冻症无疑后,他并没有过多地关心自己的病情,而是为患有同样疾病的广大患者以及以后可能罹患此种罕见病的人,能够找到哪怕一点点治疗的希望,不顾一切地拼了命的与时间赛跑。他亲自对进行相关资料进行了仔细的整理收集和研究,我感觉自己作为一个神经内科医生,对渐冻症的了解都没有他那么专业。他还动用自己所有能利用的人脉资源联系全国甚至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医学家、企业家及许多公益组织、新闻媒体等,甚至压上了自己的全部家产,做到了许多常人根本无法胜任的事情,就只为了那一个目的——找到治疗渐冻症的希望,可见他是个多么认真、执着与不可思议的一个人。虽然在这期间蔡磊遭遇了无数的失败、不解与冷嘲热讽,甚至猜疑与打击,但更多是各方面的支持与鼓励,经过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终于达成了建立渐冻症大数据平台的愿望;他把自己的身体比喻成最后一颗“子弹”,一颗也许可以解开渐冻症谜团和带来希望的“子弹”,带头进行了死后遗体捐赠协议的签订,并将计划付诸于实施中。
整个一本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被深深感动着,更被深深震撼着,真不愧是蔡磊!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这本书,在这个信息流量瞬息万变的时代,加上我不太看抖音之类的平台,如果不特意去搜索,我可能根本就不了解蔡磊这个人。我很欣赏蔡磊关于“希望”这个词的解释:“彩虹有时会被狂风暴雨遮蔽,这是我可以点亮一盏灯,把光明照进暴风雨中,编织我们自己的彩虹,这就是希望”。当英国机器人科学家彼得.斯科特.摩根问他:“面对这个世界第一绝症,大多数人会感到绝望,只有少数人会与疾病仅仅抗争,渴望绝处逢生,但几乎没有人像您这样,想要做一些可能改变世界的事情,您的决心和勇气从何而来呢?”蔡磊的回答竟然是“源于一种使命感。”这真的不得不让人佩服,而事实上他正是这样做的。
尼采说,当一个人不知道他的路会把他引向何方的时候,他已经攀登得比任何时候都更高了。蔡磊就是这样的人,他在面对高达200多次路演失败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了下来。
放下书本后,我依然心意难平,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蔡磊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挫折,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相信”的力量,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的呢?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发展到今天,让咱老百姓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不就是因为相信“相信”的力量吗?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追光的人吧。
最后,我引用文中的一句话结尾,那就是:最初的晨曦和最后的晚霞一样,都会光照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