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仇英《枫溪垂钓图》配诗
这是一幅多么雅致的秋日山林图!
画中的远山,由几笔淡墨勾勒而成,朦胧在雾霭里,清雅而悠远;中景的山石,层层叠叠,负势竞上,群峰争相试比高;那形态各异的巨石身上的褶皱,那石缝间顽强挺立着的小草,都在向观画者宣告着:生命。
时令显然已经是深秋,那满山的红叶便是最有力的证明。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真是一语道尽了古今人们对秋天的爱恋。谁说“自古逢秋悲寂寥”,其实层林尽染的秋山绝不会比春光逊色,爱秋的人,知秋、赏秋、恋秋,恋的就是那张扬的、蓬勃的、旺盛的、独属于秋天的生命力!
有山,有树,怎么能缺了那潺湲的秋水?一条小溪从山间缓缓而来,带着山的叮咛、树的轻语。就这么慢慢流淌吧,让山石再感受一点水的温润,让红叶在镜子里再照个影儿,和今冬的草木慢慢地告别,和秋山佳树再描绘一幅秋的胜景。
秋深枫如火,山静溪无波。这宁静的山林中,真正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平静的枫溪上,适合乘一叶扁舟,任意东西。看,画中的近景处,不正是一个悠然自得的垂钓者吗?他神情淡然,目视前方,却并不在意手中的钓竿是否钓上了鱼——垂钓的过程不是更有趣吗?他的小舟没有船桨,也没有舟子,显然是随着水流任意飘荡,毫不在意飘向哪里。只要在这枫溪之上,哪里不是美景,哪里不能惬意!这是真正的高士啊!
一幅画,让我们每一个赏画人都如在山林间,流连忘返。到这林泉之间去尽兴游玩吧,玩累了可有一个休憩之处?看,山上不是有一个亭子吗?茅草的顶,充满自然之趣,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也许你觉得,怎么就画了一个空荡荡的亭子,太寂寥了吧?你仔细看,分明能看到高人相聚时的风雅之趣;你静心听,一定能听到士人雅集时的欢声笑语。作画,虚即是实,实就是虚。
也许你会奇怪,为什么亭子会建在这个位置上呢?仅仅因为那里平坦吗?我们想象一下自己坐在亭子里,赋诗、对弈、唱和……极目骋怀,一定会看到茅亭对岸的那座石桥。那是桥吗?就是溪水间随意搭着的一块条石吧,沿着这蜿蜒的山路,能去到哪里呢?莫非走到山林尽处,会有一个洞?洞里会有一个桃花源?突然想起了唐代张旭的诗: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逐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这首诗用来配这幅画,也是很合适的吧!好的诗,好的画,其实都会给人带来无穷的遐想,让思维延伸到更广阔的世界。此画固然是生活在明朝的仇英对美好人间的向往,但又何尝不是我们当下每一个人的向往的境界呢!
秋山尽染枫如火,清溪潺湲静无波。
扁舟从流东西去,任意垂钓自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