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壳读书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解析简帧的《四月裂帛》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341人  西城夏雨

    内容摘要简帧的《四月裂帛》是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作为台湾新生代的代表女作家,简帧用她清新脱俗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部感人肺腑的巨作。她洗尽铅华,独具慧眼,虽是用平淡的文字,却如一股寒意侵透全身。其虽为女性,但其文却有着男性作家所不及之大气。

    关键词:《四月裂帛》;情感;语言;恋父情节

    1.立意鲜明深刻。

    《四月裂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篇绝妙绝伦的好散文。喜欢它也不是没有道理。她的文字中不时透露出古典,在这个红尘泛滥的当代文坛,能看到这么清新脱俗的文章,那是多么庆幸。“我想挣脱”——简帧如是说。惟有挣脱,才能打破传统散文之常规。这让我们看到了她特立独行的一面,就如在吃腻了大鱼大肉后上的一杯清茗。她想象细致,思索绵密,于平常题目中抽取最动人的因素,遂编织为现代知识青年的文学锦绸,排除闲俗,肯定情愫。在《四月裂帛》里我们也不难看到简帧自己独特的对生命的理解,她学过佛,总有一丝禅境。她看破一切,她才是主,怜悯众生。

    从《四月裂帛》中的故事情节不难看出,每次失败感情后,她都能鼓起勇气再去相爱。或许这就是她的生活态度亦或她杜拉斯般的爱情使命感。《四月裂帛》描写了3段惊世骇俗的恋爱。和一个基督教徒的七年之痒;自己的蓝颜知己,最后以病逝而终;一个大她十几岁的中年男子。这些故事或许满大街都是,但结合在一起还真是很少见过。从《渔父》到《四月裂帛》,简帧都有对恋父情结的考究。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或许很多人不愿去尝试,而简帧大胆而成功地描写了“恋父情结”。 其实在简帧的血里有沉重的恋父气质,两篇文中的情结殊途同归,至于结果,也都惨淡收场。她敢于挑战社会主流的习俗敢于面对世俗的不理解。简帧以女性的柔韧与灵动显示情感的饱满与张弛,到底是摆出了成熟的风格。

    散文还是简单得好,直指人心的美不需要太多浓墨重彩的渲染铺陈,写一种颜色,也可以像印象派绘画般百转千回;深深浅浅的红里,就有了死亡与再生,缠绵与解脱,幻灭与真实,囚禁与自由。语言的弹性,密度,质料,慢慢地也品出来。作者用丝丝缕缕描摹刻绘内心的情感,大势渲染悲伤的气氛,无不让人潸然泪下。

    写《四月裂帛》的简帧要以白色的云锦作袷衣默祷逝去的爱人,3场恋爱,3场纪念。

    2.结构严谨缜密

    以张错<注1>四阕引诗做头。把文章分成了4段。第一段是与一位基督教徒的交往,最终因宗教的信仰不同,“她一生不曾侍奉任何的主”故“你只有失去她,有就地失去她”;第二位是因文结识的知己,而对方的生命“年轻而微弱”,正是这个人说“'简帧'二字太坚奇铿锵,带了点刀兵”。借了轮椅将他推到秋阳下的湖岸,十二只白鹭鸶抟扶摇而上,不复可寻(象征生命的终结);第三段情事应该是简帧重点要写的。再现了大胆的恋父情结。四十过二的音色与二十又七的华容相遇终须是背弃世俗的爱恋。终究“你走你的义路,我走我的归途”。在经过三场倾世之恋,情锁纷纷落而复合,半生漂泊的我在行岁末晚将自我“修改征服”,并期待人生经历的情感“像凡夫凡妇”。几段情事,似天书都印错,竟无人知晓。第四段就短短一句 “四月的天空如果不肯裂帛,五月的袷衣如何起头?”不也模糊地象征了新的开始么?

    《四月裂帛》被分为四段,其实不难理解。前3段都有不同的故事作为线索,而且都有诗做引头。最后一句再加以总结,对未来的计划,或者暗怀希望。简帧在这里用了最为简单的分总结构,清晰的展现故事的线索。用叙事抒情的简单手法,却使得结构这样的严禁缜密。

     3、 情感真挚动人

    文中讲诉了3段感情,分别记录了她的感情挫折,为什么她每次恋爱都那么疼。第一个是不同信仰的爱情。一个是基督教徒,也是个怜悯众生的医生。“是你不能接受她是个非基督徒,还是她不能接受你的主?”“每次当病人危急时,我们明知无用,仍顽强做些急救的工作。其目的并非要救病人,而是要来安慰家属。”“你早已不写诗了,断腕只是为了编织更多美丽的谎言喂哺垂死病人绝望的眼神。”文中也多次提到《圣经》,这也是他固执的信仰。信仰,是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然而简帧是学过佛法的,曾在佛光山翻译佛经。大学前后,简帧肯定不止一次的想到过死,但感谢佛祖,她最终没有选择自杀。一九八三年大学毕业后,简帧到佛光山中和师父们生活了四个月,在那一阵子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佛典,静定生感写成《只缘身在此山中》。简帧说过:“在女性的生命中,有一个部份是没有办法说出来的,在她很内心深处的地方,你要她说,她会说得结结巴巴,可是她自己知道非常清晰的风景”。很难想象两个不同信仰的人会怎样相处下去。所谓信仰往往是执着的,一个信耶稣的人怎么容忍一个信仰释迦牟尼。所以矛盾总是会发生,然后就是悲剧。他把他们之间交流的原件(信)当作一个惊喜给了她。代表着七年的感情终于付之东流。“就这样告别好了,信与不信不能共负一轭。”“且让我们以一夜的苦茗诉说半生的沧桑,我们都是执著而无悔的一群,以飘零作归宿。”简帧给我们深刻的讲解了什么是七年之痒。也许爱情,最终会以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拆散一对。如果真是所谓的宗教问题,那何必七年的长信。时间是最致命的毒药,时间久了,什么矛盾就有了。也许宗教信仰只是他们最忌讳的东西,所谓矛盾久了悲剧也就有了。

    第二个是因文结识知己,他是理学院转到文学院的,还长简帧二岁有余。温文又亲和,分明是邻家兄弟。“知道你也学中文的,又写诗,好像在遍野的三瓣醡浆中找四瓣的幸运草:‘唷,还有一棵躲在这!’”如果没有猜错,这应该简帧在讲诉她的初恋,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恋爱,只是双方都互有好感,都没有捅破最后的那道窗户纸。两人的关系处在恋于不恋之间,所谓的蓝颜知己,说他们再合适不过了。 “那一午后我归来,莫名的地,有一种被生命紧紧拥住的半疼半喜,我想,那道拱门一定藏在一座世界的回忆。”交流后才发现他瘦弱的身躯底下凝聚了多少雄起悲壮的天资。但他的身体一直很弱,他有慢性子的瘤。他乐观的和病魔斗争,最终因病而终。一个人的死亡,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哀的爱情,因为爱还在,却不能再爱。他离开后,想给他七七四十九遍的经诵终于不能尽读。有两回梦见,一回他以赤字的形象从半空掠过,我仰首不复寻踪。一回梦中对话。这些都暗示着这个生命的不复存在。最终,却给简帧留下难易抚平的回忆。“连在可以作主的梦土,也要懦弱地缴械。我终究是个懦夫,不配英雄谈吐。”回忆那日借了轮椅将他推到秋阳下的湖岸,十二只白鹭鸶抟扶摇而上,不复可寻。“当你恒常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我试图一小说的悬崖瓦解宿命的悬崖;当我无法安慰你,或你不再关怀我,请千万记住,在我们菲薄的流年,曾有十二只白鹭飞过秋天的湖泊。”一场为了忘却的纪念。

    第三个是一个比她大的中年男子。“你四十过二的音色里仍留着不肯成熟的童话;我二十有七的华容仍忘怀不去初为儿女的恣意。”读过《渔父》的人就知道这段情事有几分的重量。再现的大胆的恋父情结,展示了女作家内心的情涛是如何暗涌,四十二的男子和二十七的女子终须是背弃世俗的爱恋。“同等地,我得以在你身上复习久违的伦常,属于父执与兄长的渴望。”一个通过情枷爱锁鞭挞的男人与一个透明中性的女子理智地辩论着婚姻,“时而言之,你是一则遥远的和平,为了你,我必须不断的战争。”终究“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归途”。简帧的血里有沉重的恋父气质,这与《渔父》中的情结殊途同归,至于结果,都惨淡收场。其中我想简帧应该很爱这个男子,已经决心下嫁于他。“想必你了解,婚姻只是情爱之海的一叶方舟,如果我们愿意乘桴浮于海,何必贪恋短暂的晴朗——要纵浪就纵浪到底吧!我已拍案下注,你敢不敢坐庄?”但是击剑的人宁愿刎颈,不屑偷生。最后当你经历过很多痛苦的爱情后,你就想过着凡夫凡妇的生活,其实哪个女子不想拥有一份平平淡淡的爱,那种淡淡的一辈子是最幸福的。

    当经历过所有的爱恋后,她该如何面对未来,该不该鼓起勇气再说爱。文中最后一句也是最后一段:“四月的天空如果不肯裂帛,五月的试衣如何起头。”这给我们很大的一个提示。同时也留下了很深的寓意。佛教中有句话缘生等于缘灭。结束只是为了更好的开始。在经历了这么多惊世骇俗的爱恋过后,是否作者还能鼓起勇气再爱下去呢?她给我们的答案是那么的模糊,但是模糊中又带着那么一点希望,如果四月的天空不肯裂帛,那么拿什么给心爱的人做一件崭新的试衣。

4、 语言精妙优美。

    《四月裂帛》呈现的是一种文字的原始状态,也许台湾作家更重视传统文学中的简洁、宏约、婉转深厚。读她的作品更像是在一个繁忙的午后,静坐然后品茶。她的语言总是那种简单的美,总是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触动你心最不愿打开的窗。她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中写到“一盏茶的爱,终我一生,也只有这一盏茶的温度,由暖而凉,片刻而已。”就这么一句话,却让人在炎热的夏季感到阵阵寒意。她的文字简单得让我更愿意相信那是诗句,不是一篇长长的散文。《四月裂帛》比一般的散文字数都要偏多,而我却觉得句句都是经典。“近郊山头染了雪迹,山腰的杜鹃与瘦樱仍然一派天真地等春。三月本来无庸置疑,只有我关心瑞雪与花季的争辩,就像关心生活的水潦能否允许生命的焚烧。”“三月的驼云倾倒的是二月的水谷,正如薄薄的诗舟盛载着多年的乱麻。”

    一直觉得她的名字太过铿锵,文字亦是,却是喜爱至极的。她的文字如同刀刃,总在你毫无防备的档儿穿心而过,痛得你眼泪也迸出,却忍不住大呼痛快。“所有不被珍爱的人生都应该高傲地绝版!”“当你恒常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我试图以文学的悬崖瓦解宿命的悬崖。”“把我当成你回不去的原乡,把我的挂念悬成九月九的茱萸,还有今年春末大风大雨,这些都是你的,总有一日,我会打理包袱前去寻你。”。心中没有丘壑的人,如何能写出这般悲壮而又百炼钢成绕指柔的字句?

    简帧散文,如看一路山水,如闻满街市声,如参一路禅意,还可兼想一路心事。众所周知,简帧是学过佛的,也许是长久接触佛经的缘故,佛经对她的影响极大,她的语言了有这很高的佛性。简帧在自己的散文世界里始终扮演着“千岁老人“或者“得道高僧“的角色,孜孜不倦地阐释着自己的人生哲学,字字都透露出她独有的看法。她好像看破一切玄机,一语惊醒梦中人。简帧的思想核心应该说是宿命的,她对生命最本质的认知,就是要恪守既定的社会秩序。这种想法与时代已经隔的很远了,女权主义可能更会不以为然的。但简帧自己却是快乐的,别人无法勉强。

    “她的语言美得让人窒息。像一具五彩的话匣子,全书更溶入秀场口技、说书机趣、绵里藏针式的泼辣,在“扯蛋”之余附赠一张撕下来会痛的胶布。简帧以讽喻作为实质的内涵,幽默则是放入文章的作料,让读者在尝到文章的辛辣味之后,裂开嘴角发出嘶声。这是戏乐抑或痛心?恐怕前者为虚伪者为真。再怎么青面獠牙,渲染讽刺性的幽默,文章骨子里包含的仍是简帧敏锐心神侦测到的社会悲哀。”——陈义芝<注2>。同样为台湾的女作家这样赞到。

    一月气聚,二月水谷,三月驼云,四月裂帛,五月袷衣,六月莲灿,七月兰浆,八月诗禅,九月浮槎,十月女泽,十一月乘衣归,十二月风雪客。短短12个短句,一年4季的变化,又诠释了女人的一生.古文的魅力,寥寥几字,意境悠远极致贴切,却又只可意会无法言传。这样古典的句子被简贞诠释到了极致,一个从古典的词句里走出来的女子,用现代散文诠释着自己的感受,在这一篇文章当中,通篇都没有情爱和疼痛的字眼,却让人感受到了汹涌的情感和刻骨铭心的痛楚,这是对文字驾驭到极致的一种能力。

5.结语

    读一千本书,不如读一本好书。《四月裂帛》一片灵魂的栖息地,一片崭新的世界。在这个蹉跎流年里,只有这里可以逃避现实的兵荒马乱。唯有此地,宁愿放纵不愿错杀。读简帧,就想是与她心里的交谈,她用淡淡的口吻给我们讲诉真理,让我一日参禅,立地成佛。《四月裂帛》的韵味,就是一杯茶香,浓郁而又淡雅。读《四月裂帛》就如自己年长了一岁。读破世事,读破红尘。

    <注1>:张错,广东惠阳人。1943出身于澳门。原名张振翱,早期以“翱翱”为笔名写诗与学术著作。1980改名张错。诗风陡变,融情于理,婉约与豪放,浪漫与写实风格兼具,抒情声音自成一派。《漂泊者》是他1983至1986年间的诗作,反映诗人在流浪岁月里漂泊的心情,揭露在缪误的时空下,身分的确定与追认的疏离落寞,展现中年男子对过往世事的沧桑情怀。他主要作品有:第三季(散文集);过渡(诗集);死亡的触角(诗集);鸟叫(诗集);当代美国诗风貌(评论);翱翱自选集;从木栅到西雅图(散文、评论);洛城草(诗集);错误十四行(诗集);永不消隐的余韵(散文选集);双玉环怨(诗集);黄金泪(报告文学);漂泊者(诗集);春夜无声(诗集)等。

    <注2>陈义芝。1953年生于台湾花莲。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香港新亚研究所文学硕士。思想勤敏,文笔兼有古典绵密及现代准确的特长,为中坚代著名诗人。民国61年开始开始写诗,任台中师专后浪诗社社长,诗人季刊主编。著有诗集《不能遗忘的远方》等六册,另有散文集、论著,及中国新诗选注等多种,主编八二年(1933)短篇小说选。诗作并入选多种选辑。

参考文献:

【1】张错《漂泊者》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994

【2】 简帧《简媜作品集》(全4册)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11-01第1版 2009-11-01第1次

【3】简帧《水问》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11-1第一版

【4】 简帧《胭脂盆地》文化艺术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5】 简帧简媜散文精品集:烟波蓝 重庆出版社2004-9-1

【6】 简帧 《只缘身在此山中》(平装)文化艺术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1月1日)

【7】 王剑冰 主编 《百年百篇经典散文》(1901——2000)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3月1日 第一版

【8】http://hi.baidu.com/%CC%EF%D4%B0%B4%D4%D6%D0/blog/item/4d779a19591 2730135fa41f0.html田园牧歌应海春论简帧

PS:简媜(1961年10月9日-),本名简敏媜,生于台湾宜兰县冬山乡武罕村冬山河畔,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简媜自称是“无可救药的散文爱好者”,其创作多元多变,题材从乡土亲情、女性书写、教育亲子,到城乡变异、社会观察、家国历史、生老病死,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散文作家。

  她是一个台湾作家,很多年前,她的作品大陆根本是看不到的,我是在高中的时候有幸看到了她的一篇文字,也正是这篇《四月裂帛》便被深深的吸引了,如果你看到这儿,就悄悄告诉你好了,这是我的毕业论文。哈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