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 为爱下厨
“吃”对于咱们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管子他老人家一早就在《管子 ·牧民》中写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说的就是咱们老百姓粮仓里充足了,吃饱穿暖了,才能顾及到礼仪和其他。
很多人在看过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之后,都对开头那一段念念不忘,有的人甚至会每隔一断时间就翻出来重新再回看一遍。电影的开场是在台北和平东路上,一个郁郁葱葱、枝叶荫蔽的普通小院里,随着清水缸里一条鲜活肥鱼被一双大手干脆利落地抓起,接下来长达四分多钟的戏都是一个老父亲独自在厨房里切、炸、炖、蒸、浇汁……,看得人心醉神迷、无限响往。
刚看开头可能会以为这是一档美食节目,实际上并不是。这部电影以咱们中国人最熟悉的相处方式——吃饭说事,用几次家庭晚餐为绳索,串起了一个中式家庭父女之间的故事。
故事中的父亲老朱是台北了不起的顶级名厨,退休前在台北圆山大饭店任主厨,妻子去世以后独自抚养三个女儿。慢慢地,女儿们逐渐长大了,性情各异,有的乖巧有的叛逆。她们开始各自单飞,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每个周末,老朱都会烹饪一桌诱人的饭菜,命令三个女儿必须准时回家吃饭。不管女儿们有什么借口有多忙,都必须得回来,不然他就会翻脸生气。作为父亲,他用一道道美食维系着这个家的完整和温度;作为父亲,他一直在厨房等女儿们回家吃饭。他买最新鲜的鱼,剥皮去鳞;他挑选最肥的鸡,去骨清炖;他剔透鲜甜美的酱肉,烧饱满香脆的墨鱼···一道道好菜和处处用心的背后,是货真价实的父爱。
隔着屏幕,看到那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仿佛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情和暖意。那一场又一场的家宴,将咱们中国社会最暖心的人情和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在不动声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是每个人都有身为名厨的父母,但无论技艺如何,父母给我们的爱心都是一样的。那些爸爸妈妈常做的蔬食,就是我们关于家的记忆、关于童年的回忆。迟早有一天,或是随着年岁渐长,或是随着远走他乡,我们会发现:饭菜始终是家里的好吃,味道始终是爸爸妈妈做的最好,亲情始终是这世上最美味的菜肴。
平日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家常饭;节日的时候喊亲戚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重要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吃庆祝饭……这是我们的日常,也是大多数人的日常。厨房里的温度、餐桌上的温度,就是家的温度,亲情的温度 。
小时候,我们家是我娘做饭。我娘是个极其讲究传统的人。印象中的每个节日、每个节气她都会特别认真地过。到现在,我都清楚得记得一些规矩:过年之前必须做一个完整铁锅形状的锅巴,一个角都不能缺,这叫元宝锅巴;过年之前必须煎一对鱼,放上绿色完整的带须小葱,再用红纸包起来供着,这叫年年有余;三十晚上睡觉前,要在门外面放一些糖做的元宝,大年初一早上一开门,就会滚进来,这叫招财进宝……
慢慢地,我长大了,结婚了,生娃了……今年是我结婚的第18个年头,忽然惊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居然已经是我们家的主厨了。记得刚结婚那会,还是像在娘家一样,宁可饿着也不肯自己做饭,要等先生下班回来再做饭给我吃呢!从什么时候起,这责任慢慢地移到我自己身上了呢?
仔细回想,应该是从有了孩子开始吧。自打有了孩子,为了能让他吃得更好,身体更健康,从琢磨如何添加辅食开始,一步步一点点让自己心甘情愿地陷进了厨房。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学着洗手做羹汤;从买菜做饭、到研究烘焙、到成为西门子美食课堂的特约教师、再到有了自己的美食课堂……我从来没有想过,在下厨的路上,我会走得这么远。
二:有关DISC
有朋友问我,怎么才能把饭做好。我会告诉他们,想把饭做好,把自己身上的disc调动出来就可以了。
初听这个词的人都会很奇怪,DISC?那是什么?碟片吗?迪斯科吗?其实都不是。
DISC是一套关于“人类行为语言”的理论,这套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马斯顿博士在上世纪20年代创立的。马斯顿博士是一位研究人类行为的著名学者,在他之前的那些学者研究的都是精神病人或精神失常的人。
马斯顿博士希望能扩大研究范围,研究心理健康的普通人群,他创建了一个理论体系来解释正常人的情绪反应。为了检验这个理论,马斯顿博士采用了四个他认为非常典型的人格特质因子,用来测评和衡量人的情绪反映。
这四个因子分别是Dominance-支配,Influence-影响,Steady-稳健,以及Compliance-服从。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是DISC,所以这一套关于“人类行为语言”的理论就被称为disc。
我们大家先来一起做个小实验,将自己的双手手指相对交叉握住,然后观察一下,有的人是右手大拇指在最上面,有的人是左手大拇指在最上面。同样一个人,反复做几次这个动作,会发现每次都是同样的结果,如果刻意让自己反过来,就会觉得不习惯或者不舒服。这个小实验说明,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会有不同的偏好。
DISC就是我们人类的四种基本行为风格,我们每个人都会天然偏向其中的一种。
Dominance 风格明显的人,一般称为支配/老板型,他们关注的是事情本身、为人很主动。
Influence 风格明显的人 , 一般称为影响/互动型,他们关注人,为人也很主动
Steadiness 风格明显的人 ,一般称为稳健/支持型,他们关注人,但是比较被动
Compliance风格明显的人 ,一般称为谨慎/修正型,他们关注事,也相对被动。
三: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偏好:
我们可以先用两个方法来简单判断一下自己的类型。
第一种方法是坐标轴法。
回想一下自己,平时做事是关注人多呢还是关注事多呢?行动是快呢还是慢呢?如果一向就事论事,速度又快,D的风格就比较明显:如果速度快,但是先考虑人的感受,I的风格就比较明显。速度慢,注重别人的感受,往往会是s; 速度慢,关注事情的逻辑和条理,大概率是c。
第二种方法是观察识别法。
D型人的代表是乔布斯:他们自信,喜欢挑战,目标性强,好胜,自尊心和抗压性都比较强。
I型人的代表是马云爸爸:他们幽默讨巧,注重互动,爱讲故事,特别容易感染别人。
S型人的代表人物是特蕾莎修女:她们真诚谦逊,关注他人,娓娓道来,看重细节。
C型人的代表是比尔盖茨:他们稳健严谨,条理清晰,爱讲事实,善用数据。
我们大致明白自己的行为偏好之后,要注意三个要点:
01 DISC只是四种行为偏好,并没有好坏之分,和人品更没有关系。
02 其实这四个因素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只是比例不同。
03 这四种元素可以通过自己的意识来调配。
四:DISC与下厨
那为什么说,把自己身上的DISC都合理调配出来,就可以成为厨房高手了呢?
我们再来看《饮食男女》这部电影的开头:
台北的街头车水马龙,和平东路上一个普通小院内,枝叶荫蔽郁郁葱葱,一双大手将一条鲜活的肥鱼,干脆利落地从清水缸里抓起,接下来去鳞、破肚、片肉、沾粉、淋油、煎炸,一气呵成。
厨房的一面墙上有数排架子,整整齐齐地挂满了大小不一、五花八门的刀,朱老爷子在切鱿鱼、切鸡胗、切尖椒、切腊肉、切萝卜……镜头下,老爷子的刀法娴熟、动作麻利,在不同的食材之间更换不同的刀、用不同的刀法。
老爷子先将肉放入滚油锅里炸过再捞出放入冰水中镇着;接下来肉片装碗放上香料上屉蒸;一边扣肉已经可以出锅,倒在事先用碧绿的西蓝花装饰好的盘子里、接着淋汁;又从院子里的鸡笼里挑出一只活鸡,全鸡去骨后塞入鱼翅,再将另一只早已熬好的鸡汤倒入瓮。那边慢炖的东坡肉已经快要炖好,揭盖添一把冰糖增色……整个过程或紧或慢、或缓或急、成竹在胸、行云流水。
这开头的四分钟里,没有别人出现,一直是老爷子一个人在厨房做菜的场景,看完仿佛是欣赏了一曲交响乐,让人在赞叹之余生出佩服来。在这一桌家宴中,朱老爷子把他的disc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全局的把控,是D;对色香味的呈现,是I;对各种细节的处理和耐心,是S;对每个步骤的统筹规划和精准操作,是C。
我们做一顿饭,首先要拿出D的部分来考虑:这顿饭是为什么目的服务?是日常用餐、还是朋友小聚、抑或节日家宴?在这个大前提下去决定菜式、材料、佐料、准备的时间长短以及餐具、餐桌布置等等。不仅家常菜和家宴不同,一日之间的早餐和晚餐也是不同的。
主题定了以后,接下来还得其他三个因素来配合。
I的特点适合用来设计视觉呈现和氛围营造。一顿完美的餐,除了菜式本身的色香味俱全,就餐的氛围以及环境的妆点布置也非常重要。
S的特性是耐心和细致 ,材料得周全地准备、原料得仔细地处理、鲜汤得慢慢地炖……这些如果没有S来执行,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C的特点是稳健严谨,条理清晰,擅于统筹规划,长于研究技术。光有目标,没有统筹和顺序,就会乱了套;光有耐心,没有技术,就没法有效完成。光有环境和氛围,没有具体操作,就只能饿肚子。
朱老爷子在每周固定的那一天,规定所有女儿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必须按时回来吃饭。这是一个家庭的仪式,也是老爷子自己的仪式。只要这顿饭还在,这个家就在。这样的一顿饭,必然不可能家常,而是隆重的。所以老爷子所做的每道菜式都是功夫菜。这是老爷子的D。
来看看这桌家宴:鸡包翅金黄油亮、松鼠鱼栩栩如生、东坡肉红油赤酱、汽锅鸡香气扑鼻、火爆双脆香脆弹牙,小笼包满映汤汁。隔着屏幕,这一道道的美食勾得看客们个个要流下口水来,这是老爷子的I。
这顿家宴虽然是晚宴,但是老爷子从上午就开始准备了。所有的菜他全部亲自动手,小笼包的肉馅是自己一刀一刀剁的、全鸡的骨是自己一根根拆的、墨鱼上的刀花是自己一刀刀划的、鸡汤是自己守着文火慢慢煨的……,做这些需要爱心更需要耐心,这是老爷子的S。
烹饪之前杀鱼破肚、全鸡去骨一气呵成;准备食材各式刀法稔熟、种种烹制火候拿捏到位;数道大菜交替进行、忙而不乱,胸有成竹;甚至就连二女儿会习惯性地迟到,也了然于胸,等她最后一个到家的时候,所有菜品正好全部出锅上桌,这是老爷子的C。他对所有菜品顺序的安排、时间的把控着实令人惊叹。
有个画面是老爷子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剁馅,接着和面、擀皮,转眼间,一只只小笼包已经包好,盛满了蒸笼,准备上锅。在这同时,回锅肉在锅里用大火蒸着、汽锅鸡在锅里嘟嘟炖着、鸡煲翅在炉子上小火煨着……像这样数道菜同时进行烹制,除了技术,更要有对时间、火候、注意力和全局的把控能力,这就是DISC充分平衡的结果。
所以说,要想做好一餐饭,需要把DISC充分合理的调配出来。在做饭之前,先发挥D特质,思考一下这餐饭为什么目的服务,从而决定后面的所有。当确定好目的之后,就要调动S和C,用C来统筹规划全局、提高做饭技能,用S的耐心和仔细完成所有的步骤。除了这些,I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良好的菜品呈现和就餐的9环境都很能影响气氛。
要想做好菜,除了研究菜品本身,还要琢磨吃饭的人。菜是做给喜欢的人吃的,做他们喜欢的,才能让他们欢喜。
如果是做给D型的人吃,他们一般不讲究形式,只要能吃饱吃好就行,样子无所谓、环境也无所谓。他们通常会吃饱就走,不会在餐桌边流连。对与他们,只要知道他爱吃什么就可以,直接做好拿给他,不用花太多心思在形式和氛围上。他们对尝试新奇的品种也不是很积极,如果不小心做了他们不喜欢的尝试,可能还会被他们批评。
如果是做给I型的人吃,对他们来说,好不好吃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这菜得好看 、新奇、有创意,能让他发朋友圈嘚瑟。反过来,一道菜上来,哪怕再好吃,只要不好看,他们都不愿意尝试还一脸不高兴。他们喜欢吃得有氛围 、有腔调 ,有美,一旦符合了他们的标准,他们就会非常兴奋地分享给别人。
如果是做给S型的人吃,无论你问他们想吃什么,他们嘴上一定说随便,吃什么都行,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但如果你发现了他的需求,主动去满足他, 他会很感动 、然后加倍对你好。这类人一般比较传统,谨慎稳定,耐心,有同情心。即便你做得不好吃,他们也会默默地吃掉,还会反过来安慰你。
如果是做给C型的人吃,就得格外小心一点。他们是技术型的人,不但会评价菜品,还会关心这道菜的原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及呈现方式。他们这类人去超市买个罐头都要仔细研究一下生产日期、配料表和热量……对这种人一切细节都马虎不得。不过好在他们不怕重复不怕单调,只要他们觉得好吃,哪怕是蛋炒饭,天天吃也没有关系。而D就会掀桌子、i会疯掉、S会默默地吃下去然后宝宝心里好委屈。
以上是小范围做给某个人吃,若是家宴,就得整体通盘考虑其他人,照顾不同客人的感受和需求了。通常来说,准备一场家宴,要准备不同的菜品以适应客人的不同需求,包括布置餐桌和摆设,营造合适的氛围。
当客人上门的时候,观察一下客人的着装,往往就能看出客人的风格偏好。D型的客人通常着简单麻利的职业套装,I型的喜欢层层叠叠、色彩鲜艳的衣服以及繁杂的首饰,也会梳着独特的发型。S型的客人通常比较传统,身上穿的衣服没啥特点比较低调。C型的人则一般会穿和自己行业相关的服装。
宴席上,主人要多多留意客人们的话题。当发现D型客人的话题一直在围绕自己展开,他人并不感兴趣的时候,可以适当插入一些其他有趣的主题;当发现I型的人天马行空,话题已经发散到外太空的时候,可以适当聚拢回来;发现S型的人,一直闷不吭声的时候,可以鼓励他们聊聊自己的想法;当发现C型的人话题过于专业偏门的时候,可以挖掘他们数据背后的故事。
一名主厨,如果知道自己的特质是什么,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优点,突破自己的局限。
D型的主厨,不能仅仅埋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要尝试多去关注吃饭的家人们,看看他们对于菜品的反应,多设计一些不同的菜式,多一些和他们的交流和互动,这样家庭氛围会更好。
i型的主厨,要多注意菜品的功能性,菜式好看、新奇很重要,家人能吃饱吃好也很重要。光有漂亮、新奇和氛围,家人们是要饿肚子的。
S型的主厨,可以多尝试照顾一下自己的需求,家人的胃口和喜好很重要,自己的也很重要。家人们也希望你开开心心,不希望你一直为满足他们的喜好而委屈自己。
C型的主厨,不要用你的严谨和规范去要求自己的家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他们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吃的。这可能不符合你的营养标准、可能不符合你的就餐习惯,但家人们有自己的快乐和需求。
老子在道德经里曾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有很多种版本的解释。我自己更愿意理解为,治理大国要像烧菜一样精心,要注意治国的目的,要为了目的统筹规划、要注意火候,要注意技巧和方法、要注意老百姓的感受。在我看来,小厨房就是一个大世界,它们背后的那些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
我们在了解和掌握了disc的理论之后,做菜可以用到disc,做人可以用到disc,做事情也可以用到disc。能用disc做好一餐饭的人,就能用disc过好一天,能用disc过好一天的人,就用disc过好一生。
五:凡事都有四种解决办法
有的人会问,我天生偏向某一种风格,是不是就做不好饭、办不好事情了,过不好一生了?不是这样的,回到开头的那个小实验,仍然将自己的双手手指相对交叉握住,观察一下自己是右手大拇指在最上面,还是左手大拇指在最上面。
接下来有意识去调整,让原来在下面的大拇指反过来放在上面。一开始会感觉很不舒服,因为特别别扭,但是连续反复多做几次以后,就会渐渐习惯了。这次的实验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行为虽然都有不同偏好,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意识来有目的的调整。
DISC是人类的四种基本行为风格,我们每个人都会天然偏向其中的一种。科学家研究发现,右手大拇指在上的人通常事业更成功,而左手大拇指在上的人通常家庭更幸福。可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希望得到更多,既希望事业成功,也希望家庭幸福。那是不是就不可能实现了呢?答案是,是可能实现的。
DISC这四个因子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只是比例不同而已,也什么好坏对错之分。根据DISC的理论,凡事都有四种解决方案, 我们只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象,调用身上不同的因子来应对,就可以突破自己的局限。一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以后无论是做菜、做事还是做人,我们都能平衡自己,最终事业也成功、家庭也幸福。
六:为喜欢的人,做欢喜的菜
如果能充分调动自己的DISC,把各种特质融会贯通,穿插使用,就可以打造出一桌桌令人难忘的盛宴。用喜欢的方式 ,为喜欢的人,做一桌欢喜的菜,欢喜地吃一生。
日常料理家常菜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轻重缓急,以达到营养均衡。一顿合理的餐,通常会有一道肉类主菜,我们可以把它叫做D;一碟色彩亮丽的炒时蔬,这是I;一碗小火慢炖的汤,这个是S;一份用心搭配、介于主菜和蔬菜之间的辅菜,这是C。当你想不起来该吃什么、该做什么的时候,DISC可以作为一个实用的设计法则帮到你。
这个法则在西餐当中也有很好的运用,拿牛扒套餐来举例:一块煎的恰到好处的牛扒是d、一份精美的色拉是I、一碗玉米浓汤是S、一块精致的看起来有些冷的三明治是C。只要记住这个法则,就会吃得营养健康、膳食均衡。
有的时候我们很忙,没有时间做复杂的饭,这时候一道简单的西红柿炒蛋就可以满足DISC的全部要求。对于D来说,这样的快手菜可以满足他们对效率和速度的追求;对于I来说,红红的西红柿、金黄的鸡蛋、碧绿的葱花可以满足他们对颜值的要求;对于S来说,用西红柿和鸡蛋混合的汁拌米饭吃,贴心又舒服;对C来说,这道菜营养均衡、搭配合理,完全符合他们严谨的行为习惯。
在追求D的高效之余,我们如果发挥一下i\s\c,这道菜还可以做得更好。
先调用c:要想这道菜好吃,鸡蛋和西红柿的比例很关键。西红柿少了,吃起来会感觉味道不够浓郁,油腻、干涩;多了呢又会感觉酸、汤水太多、吃不到鸡蛋。所以两个鸡蛋配上两个中等大小的西红柿,才是黄金比例。对于c来说,讲究原料搭配不但是美味的基础,也是营养均衡的保障。
然后调用s来处理各种细节:
01西红柿要先用开水烫过,去皮再切成小块,这样才能既可以得到比较多的汁水,口感又好。
02. 打鸡蛋要狠狠的打,一直打到鸡蛋表面有大量泡沫,这样的鸡蛋液炒出来才嫩。
03. 热油炒蛋,然后把蛋倒出来,接着炒西红柿,等西红柿的汁水都出来了,再加入鸡蛋翻炒。
04. 关火,最后出锅时才加盐,千万不要加味精,这都是西红柿炒蛋的密技。
这道菜炒好了以后,红的红黄的黄,很是好看,让人看了很是喜欢,这时侯再调用I特质,出锅前撒上一把碧绿的葱花,倒在雪白的盘子里,看起来就更诱人了。
小时候常吃这道菜,真正知道这道菜的价值,源于一本当年大火的书,名字叫做《哈佛女孩刘亦婷》。刘亦婷的妈妈在书中分享说,这道菜营养特别均衡,没时间做饭的时候,只要快手做上这一道菜,就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全部需求,他们家常做这道菜给孩子吃。
当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自己还是学生在学校念书,书里其他的内容如今已经忘得干干净净,唯独这道西红柿炒蛋,却一直留在记忆中。最后考上哈佛的刘亦婷,想来吃了不少这道disc俱全的菜。如今我也常常做给我的孩子吃,他考不考得上哈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他的爸爸妈妈一直很爱他。
每个人的肠胃上都有一扇门,钥匙是家人给的食物编码。无论我们漂泊到哪里,都会被自己的味觉唤醒。《饮食男女》的结局中,朱老爷子和他的三个女儿,最终都离开了那个小院。所有以为的永恒都会变化,珍惜那些家人在身边的日子,珍惜那些为家人下厨的时光。祝我们每个人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为喜欢的人,做一桌欢喜的菜,欢喜地吃一生。
最后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我们先说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然后介绍了DISC的基础知识,接着分析了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偏好,再下来讨论了DISC与下厨房的那些事儿,然后是凡事都有四种解决办法,最后是为喜欢的人,做欢喜的菜。
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