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想要的自己吗?
我们是否曾经都面对过这样的自己?
做事不持久,常常半途而废,徒劳无功;
凡事力求简单,只做最低限度的努力,即使这样也不能持久,常常半途而废;
订立战略,谈论计划,就是无法贯彻践行;
无法力争自己内心向往的东西,因为恐惧失败;
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或他人过失,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
总有一种“快没时间了,自己却还没有开始”的感觉。
别担心,你并不孤独。自我挫败的习惯,退而求其次的期望,搭配二流的努力,其实是大部分人都曾经体验过的。
这是我们想要的自己吗01.这是我想要的自己吗
堕落是有惯性的,无论是拖延还是放弃,以及面对困难的态度,这些都是曾经行为的习惯。再伟大的人,也会面对消极的自我,再伟大的事业也都有它琐碎的部分,只不过有些人通过改变战胜了自己,而更多的人被习惯击败彻底放弃改变。习惯性逃避和放弃那追求过程中才可能出现的愉悦,不学习新的有意义之物,到最后人会变得呆滞无神,人生会毫无意义。因为一旦成为惯性,那么你的选择就会自动化和默认化,可能你已作了决定而不自知,甚至有时不去选择时,也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罗曼罗兰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出自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02.是什么在孕育平庸
我们从小就听说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话,甚至我们也用来指导下一代孩子的成长。然而不知道何时我们已经忘却自己是如何掉队的。在成人世界没有所谓的起点,是童年期结束、青春期完结,还是完成正规学业,找到第一份工作?或者是准备结婚、开始组建家庭?每个人的顺序不尽相同,责任感的加重,每个步骤的完成对每个个体的阶段性也不一样。所以给了人们找借口的空间,迟迟不肯承认自己的成年期已经到来。这是在逃避成长,也就是时下流行的巨婴。逃避让成年变成了一件永远不能完成的事项。
在处境艰难、困苦前行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造就了今天的自己。只有那些在困难时刻,还能咬紧牙关、持续发展的人才能了解,繁琐重复、辛苦乏味其实都有它们的价值。有些人则是故意不尽力的,在遇到挫折时马上就转换跑道,而不是锁定目标,持之以恒。故意不尽力的人,有这样一种心理,我可能会失败,但因为我没有尽力,所以这次不算。如果不去尝试,当然就不会失败。不去尝试我还可以维持“要是我尽力,就会成功”的信仰。如果尽力了却失败,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荡然无存,再也不能以此为借口,所以永远也不会要求自己尽全力。孕育平庸的恰恰就是这些自我保护的借口,长此以往发展成为自我设限的习惯性选择。
每一个岔路口都必须选择03.改变平庸的开始
如果你感觉到空虚和失落,好像什么东西不见了;如果你察觉到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并且不再想把它束之高阁;如果你觉得现在的自己不是你想要的,那么恭喜你,最起码你已经想做出改变了。接下来几周就让我们一起对不满意的“我”进行一次彻底的改变吧。不过首先要提醒你的是,想都不用想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自我救赎,那么你很快就会绝望,然后在希望与绝望中感悟无尽的轮回。让我们敞开心胸,全神贯注的做好准备,与自己来一场成效显著的改变之旅吧。
改变自己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