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半年,重获新生?

2019-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Pin二哥

机缘巧合,我遇到了贵人A,经过几轮沟通后,我成为了他的潜在合伙人。

XXX奶粉,2018年线下销售额3.4亿,全国合作门店7000+,全网销售渠道几乎为0。

在他的协助下,我们拿到了 XXX奶粉-全网总代理的合同。

网店刚开业不久,我算了笔账。XXX奶粉全国线下消费者在30W左右,因门店的受众面仅为当地几公里内的小部分人群,但现在几乎都会网购买东西了。假如依照1/30的较低比例人群来网店选购XXX奶粉,相当于1W个客户来我们这边买奶粉,因我们的奶粉属于中高端品质,价格较高,粗略估计,平均每个客户1年在网店选购的奶粉需花费1W元;按照这个比例合算下来,我们网店预期的1年销售业绩在1个E。 现在看来,觉得自己当时真的太天真了。

作为品牌全网总代,我们面对的却是众多的线下分销商乱价、窜货、投诉等恶意竞争等行为。

对于一个从0开始的网店,面对众多老店铺的时候,我给自己定好了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做到比他们更好,在产品搜索排名、主图点击率、促销成交率、专业服务等综合指标全面提升。在给店铺做铺垫的1个半月时间里,后台数据清晰的可以看到,每天都有大部分客户去其他店铺选购了我们旗舰店同款的奶粉;

全网独家品牌授权期是从2018年12月开始的,直到2019年4月中旬,才强制性将京东上窜货的商家全部清除完毕,也是我们经过N次投诉后才得到的处理结果;

我们的客户大多数都是已经在线下母婴店买过XXX奶粉的,大家都认定了线下体验,线上消费的购物方式是绝对省钱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客户找我们要优惠,基本上都能给到比在门店更实惠的价格,且我们还专门开设了微信服务号,1对1解答宝妈们的各种疑虑,备受大家好评。 如此一来,门店分销商受损,矛盾日益剧增。 他们组织多个小号来对我们网店客服进行恶言攻击,频繁推送广告刷屏,不定期批量下单不付款等行为。 我们网店的 满减、优惠券、礼包、优惠价都成为了他们的投诉对象,导致每周都会有1,2次品牌方转告我们,说线下投诉严重,目前品牌市场部还在全国各地线下招商,我们务必要配合到位,及时调整,避免冲突。 致使,我们几次的促销活动都被临时喊停,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扩展新客户的契机;

奶粉是婴幼儿主要的食品,线下门店为了确保周边的老客户不流失,极力渲染了“我的是正品,网上的都是假货水货,不要为了贪便宜而断送了宝宝健康”这一极具杀伤力的理念。不少客户认定了这个品牌奶粉以后,依然会寻求更权威更优惠的购买渠道,幸好我们是品牌旗舰店,客户在质疑我们产品真伪的同时,我们直接拿出2张图展示给客户看:

图1(厂家→市场部→各区总经销商→全国连锁超市→全国7000家门店加盟→客户);

图2(厂家→品牌旗舰店→客户)。品牌方默许我们可以拟定官方自营。

大多数客户都懂的,这就是“瓜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委婉说法。只要是真实客户,想买又担心产品有问题,才发图让客户买的安心。

线下门店800克368元,线上网店900克398元官方明码规定的,也是品牌方为了给2种销售渠道做出的差异化。这种定位,给现有的用户和分销商都带来了一定的沟通成本。我们需要为客户解释,2者的区别在哪里,接着客户就容易陷入抉择两难的情况。甚至有客户会以某次获得的最低优惠价去给我们奶粉进行价位评估,觉得自己后面不管去网店还是门店买,都得按这个优惠价来,而且还可以更低。 客户误以为所有卖XXX奶粉的渠道,都能满足他以往的要求,其实最终还是怀着埋怨的心态买了现价的奶粉,从忠实的客户转变成了不稳定的客户,随时都有可能更换其他牌奶粉。 这或许是中小型品牌都无法避免的事实,在客户心目中,你的产品价格不值当前售价,因为你们的分销商可以一低再低。

2018年12月份京东旗舰店开业;

2018年12月份 老客户-微信服务号运营;

2019年1月份淘宝企业店开业;

2018年11月至今,天猫旗舰店因品牌线上知名度不高已经3次被驳回申请,需60天后再次提交申请。

即便如此,从去年12月份至今年4月,我们的月销售额保持着2~3倍的增长趋势。

就在我们风头正进的时刻,品牌方决定收回我们的全网总代权限,公然违背合同条款,停止供货,迫使我们下架无货产品,导致现有客户都转向其他销售渠道。为此,我们与品牌的合作终止,多次协商未果,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了。

不是自己的终究会被剥夺,

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