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你的灵魂伴侣?
一个思考
有人说,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题。早晨闹钟响的时候选择按下闹钟继续睡还是立即起床?午饭吃面条还是米饭?走路的时候选择左边还是右边?等等。一项心理研究报告指出,我们每天潜意识做出的选择多达130多个(包括有意识的或者潜意识里做出的选择)。我们每天面临这么多的选择,关于人生真正重要的选择到底有多少呢?说实话真的不多,最重要的无外乎就是高考选择什么学校和专业,毕业之后选择深造还是工作,工作职业的选择,选择留在大城市拼搏还是回到老家陪伴父母?如何选择人生伴侣?等等。而这些看似数量不多但却对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人生伴侣的选择方法论。
两个爱情故事:
(1)黄磊和孙莉的爱情故事,大学时期一见钟情,相守一生,幸福美满。
(2)金岳霖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好吧,虽然他们没有爱情),我最羡慕的则是“金岳霖” 似的伴侣,一见倾心,此生非你莫属。他的爱陪伴了林徽因一生,甚至她死后,那个她下定决心陪伴一生的梁思成已然娶了别的人,金岳霖依然会记得林徽因的生日与亡期。
三个爱情观建议:
一,价值观一定要相同或类似。
价值观即是做重大选择的时候透露出来的倾向,选择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详细内容请参考笑来老师得到专栏内容)。透过一个人的价值观,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上进还是安于平凡?是直男癌还是尊重女性?是积极还是懦弱?是有责任心还是毫不在乎?
很难想象,人生的重大选择就那么多个,如果一个不安于呆在小城市生活的遇上一个铁心北漂的人,一个不安分的灵魂碰上一颗安逸的心,他们的生活会幸福吗?再来看看那些毕业季既是分手季的情侣们,四年的爱情看起来有多少是输给了异地,仔细看下来,大多是一个人要回老家,另外一个却要去北上广闯一闯,不愿妥协,最后只能分手。与其说输给了爱情,倒不如说输给了生活方式,价值观的不同。
二,两个人相互独立(包括经济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且依赖。
21世纪是一个人人都在标榜独立与自由的时代。同时也会看到部分人(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主义),其实我更愿意将他们称为寄生虫,为了获取一劳永逸的效果,不惜放弃自己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人的尊严,寄生在别人的努力,资本下生活,这样的经济上严重依赖另外一方的婚姻家庭是一个病态不健康的结构。(这里说的不适用于家庭主妇,家庭主妇是一个伟大且付出完全不亚于另一半的职业,她们并不是不愿意工作,而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主动放弃,选择了对自己更重要的)
在远古的时期,两性关系的结合除了满足繁衍后代的需要之外还有相互依依赖抵抗外界恶劣环境的作用。现代的社会,看上去变了很多,实则社会资源依旧有限,社会压力依然巨大。两性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生活的不易也需要彼此依靠取暖。
所谓的爱情最理想的模式莫过于:“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比一个人的时候还要自由”。
三,相互成长,相互支撑。
世界是瞬息万变的,我们目前在学校所接收的理想化,模式化的教育不足以帮我们应付外面不断变化的社会。我们努力,奋斗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成为别人生命中温暖亦或去保护自己人生中的美好。当另外一半努力成长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的时候,我们不该成为他们的拖累,而应与他们一起同行,加速成长,与自己最亲密的人一起拥抱这个未知的世界。快乐的时候相互分享,难过的时候陪你心伤,一起经历人生的起落与跌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