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为你点赞

家族往事(三)

2023-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夏日清荷2023

声明: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三)闲听老人语    始识宗族事

我终于上学了。学校就在离家不到五里地的——方家墩。方家墩是桐城名人康熙朝侍郎方苞(桐城派创始人之一)的祖业。方家墩在莲花池的西边,方氏子孙瓜瓞绵绵,渐渐形成大、小两座方家墩。大小两座方家墩仅隔一条湖题,仿佛祖居的老屋,一分为二,毗邻而居。

而莲花池的东边,与方家墩隔湖相望的是另一族姓氏。上学后娘曾经告诉我,那里是我们曾经的祖居地------何家大屋。此时,我才知道,父亲隐姓埋名多年,在姚家墓,我们改回何姓一世祖的韩姓,只是不 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经历。

但是这个姓氏并没有隐瞒多久,其实也没有必要再隐瞒。历史不会再在他的身上重演。

莲花池,一个诗意的名称。文人墨客向往的理想圣地。方、何两姓选中了这个风水宝地,定居繁衍生息,隔湖相望的两大家族在此后的岁月里共结情谊,世代相传。

道光七年(1827)《桐城续修县志》载:"莲花池在枞阳镇北,与月子湖、龙井荡并以种鱼为业,明诗人所称为鱼田者也。夏秋江湖内灌,石堤柳荫,差池映带;冬月渔艇灯篷,榔声互答,鲜鳞盈市,亦朱公种鱼遗术也。"邑人云此湖:"盛产鲢鱼,肥美异常,列为进贡上品;夏天莲池水面,婷婷玉立,色彩缤纷,蔚为壮观;特别夜间,灯火通明,崇楼峻阁,倒映湖心,宛如海市蜃楼,幻同仙境。"

清人王灼曾作《十五夜观莲花池放灯》一诗赞曰:"琼枝火树夜光寒,照彻苍崖碧水间。五色葱茏开蜃市,万花攒簇拥鳌山。风生锦幄听仙吹,月隐红绡想玉环。别有飞桥尘劫外,星虹缥缈未能攀。"

方苞与姚鼐、刘大櫆(曾在莲花湖南岸的白鹤峰筑学堂授徒教学)合称桐城派三祖。少年时期,方苞曾在莲花湖植荷观鱼,作文吟赋。

到了我上学的年代,莲花湖虽没有古时描述的风景优美,但那里仍不失湖水的灵动,清澈,波涛万象。曾一遍遍行走在湖边,对于湖水四季的变幻,不禁浮想联翩:方圆3平方公里的湖里曾经埋了多少岁月桑田。

学校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前面是莲花池,后面是山,左右都是方氏的族人。学校的体育场的荒山上多高达3米的古墓碑。看着如石林般的建筑群,我们只当是寻常。那里的故事,我们或许永远不得而知。

有天中午放学,家门口迎来一位老奶奶。她个子不高,拄着拐杖,头上盘着发髻,一根银簪插在发髻中间,穿着盘扣的蓝罩衫,眼神慈祥和蔼,人还没进门,在门外大喊:“四羊子(爹在堂兄间排名老四,小名)家的,我来了……”

娘飞快出门,迎着老奶奶回:”小奶奶(我的祖父弟媳妇)来了,快进来,快进来。“父亲从里屋出来,迎上来,牵着老人进了门。

小奶奶见过我们,拉着手问长问短。不一会儿说:”小伢们都这么大了,在这姚家墓待了这么些年,五羊子(五叔在堂兄间排行老五,小名),七羊子(七叔)都盼着你回去,再不回去,老屋基要被外姓人全占了。54年那场大水不会再来了。”

爹不知可否地笑笑说:"小婶,来来,吃饭。“

桌上,娘一个劲地往小奶奶碗里夹菜,小奶奶好象特别饿,上了年纪的人一大海碗饭,不一会儿就吃完,连说,嗯好吃,真好吃。

娘为小奶奶特意铺了一张临时单铺,小奶奶一来,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会走的了。

娘有空就和小奶奶聊天,小奶奶吃完饭就出门四处串门。

一个扛着锄头的男劳力经过门口,看见她,问侯她,五羊娘,身体还硬朗吧?这次要接四先生回大屋吗?村里人对她这么熟,好象是老邻居。

我问小奶奶:”你也认识他吗“?

”怎么不认识?他是以前家里的长工,祥子!

张奶奶过来了,她们拉起了家常。张奶奶兴致勃勃聊起了爹小时候和事情。

”大羊子(爹的大哥)去了上海,很多年都没回来吧,难为四羊子一个把他娘送上山那。”

又说,唉,几十年过去了,四羊子可是含着我的奶头长大的,那时候,吃鸡蛋闻见的都是鸡屎味,唉唉!可现在,鸡蛋都舍不得吃了呢!

“张奶妈,我家二嫂(我的奶奶,祖父排行老二)是官家大小姐,陪嫁时带了两个仆人侍侯,做月子吃三个糖蛋才下床的少奶奶,可怜她在何家受了不少苦,大儿子远在上海,天天担惊受怕地,生怕家庭成份不好,要批斗,也不敢回家送他娘的老。可怜她望眼欲穿也没见上大儿子最后一面。”说着,抹起了眼泪。

“好在四羊子家的孝顺,活在时没让她饿肚子,自已吃山芋,婆婆吃粉粑。这样的好媳妇没几个呀!"张奶奶接一句。

两个老人聊着聊着,又叹气,又抹眼泪。

那天晚上,我临睡前看见一个坐在云端的弥勒菩萨,全身金黄,两手合十,面带微笑,在空中越来越大,越来越远,最后身子渐渐隐入云中,而我迷迷糊糊,沉沉睡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