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集》之感
散文集的后感怎么写呢?下笔之前确实思绪了半晌。一本书里那么多文章。以哪个中心点为感呢?以我妻教导的话说:“你总不能一篇一篇的都来一个感想吧,那不让你写到啥时候去了?”随即,我也辩了一番:“我觉得我更喜欢以书观人来做结交。像是眼前呈现着一位高深的朋友,将他的事迹、为人、观念娓娓道来。动听的、嘈杂的、唯美的、凄寒的也都是给我长了见识。过后闲暇之余做一番回馈也就是了。”
那真以我的比喻来写的话,这位朋友开篇以“匆匆”为首,讲述了他对时间的理解。顿时让我慨叹那每个流失的瞬间,慨叹那与上一秒不同的眼前。当我回过神来专注当下的时候,射入窗台的阳光已躺在了我身旁许久,忽明忽暗。
还有那“七毛钱女孩”的故事。在那旧社会里,买卖人口的正常事。以观其事来预言了这个女孩的悲惨一生实为震撼,这份预见是那么的真实可悲,也是那么的无助可挽。不得不感慨于自古至今的规律:人各有命,高低贵贱。
文人雅士都是感性的,朱自清也不例外。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他的笔记,他的感触贯穿了眼见耳闻的每个角落。从吃喝到山水,曾经到现在。悲的、喜的。遗憾的、向往的。
他也好奇这世间的一切。时长也会遗憾教书三十余年生活的单一,但在阅览群书的嗜好上补足了对身外人群渴望的缺憾。
他更悲喜于这世间的一切。给亡去的妻子写上情深似海的怀念。给儿女坦诚于自我在父亲这个角色上的暴躁与失态。给逝去的朋友悼上曾经与其交往时自我的不足与遗憾。给善良的人以崇高的赞扬,描绘出诚挚的敬仰。给眼见的丑恶用他所组的文字也讥讽出了尖酸的画面。
在现实中,自我成长的欢乐,与朋友间喝酒的喜悦,与妻子儿女为伴时的哭笑享乐,也有不惜跋涉万里,观赏山河花木惬意的情怀,还有那小到抽烟所能带来的快感抒写,也都如实道来。
真诚的,坦诚的,平凡的,不凡的。
这位朋友在观念上也是别有慧眼的。就如谈论“正义”的时候。
他说道:“我不曾见过正义的面,只见过它的弯曲的影儿--在“自我”的唇间,在“威权”的面前,在“他人”的背后。”
就如人是感情的动物,在熟知与陌生的人之间。正义会在笔直的天秤上左右平衡么?而且按照先后顺序来讲:威权、势力、亲疏、情面,等等。这些因素都占了先,完毕才轮流正义上演。到头来“正义”这个词只能埋藏在我们心里。
慧眼吧。这个论述至今也能疏通。
再谈“气节”。都熟知朱自清临终前抵抗美国面粉的故事。羸弱的书生,不羸弱的身骨。抗日战争结束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依然用侵华战争时的日本司令做顾问,导致大群华人的抵抗。国民党发行一种采购面粉牌来安抚民心,用这个牌子可以换到很便宜的美国面粉。在那个物质还比较匮乏的年代,依然遭到了数人的抵制,朱自清也是其中之一。“宁肯饿死,不吃美国面粉。”由此得来民主战士一称。
有人说,朱自清先生是最有资格谈论“气节”的人了。因为他的经历,以身教人。确是,他写了一篇“论气节”。先生把这二子论的也是彻透。从拆开来讲的矛盾之意,例如“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再延伸到更多词义解释,让我想起易经中一阴一阳的道理。再到合词之后的延伸释义。论的广度之深,又不失真。可谓不愧是经历过持守“气节”的人。
当我买来这本书的时候,我妻笑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这些文章都是要背诵的。你没好好学么?”我如实答道:确实,我小时候根本不爱学习,不喜读书,只是应付。其中的蕴含更别用提?但是如今也不后悔,至少我玩儿的很好。人生很难两全的。至因为有我厌学喜耍的前因,到如今再次翻读《背影》的时候,才会犹如天上地下的感受。一下子两全了,岂不也挺好。
《朱自清散文集》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