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读曾国藩《挺经》中国传统文化

读曾国藩《挺经》12

2018-12-07  本文已影响34人  山谷清风

卷四    明强(下)

凡国之强,必须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此亦关乎天命,不尽由于人谋。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慷,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由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凡是强盛的国家,必须得到众多贤臣的辅佐;强盛的家庭,必须多出贤良孝义的子弟。这关系到天命,不全由人来谋划。至于一个人的强胜,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情形。孟子能够集思广义,使自己慷慨自得,和曾子自我反省面屈伸有度是等同的,只有亲身实践由曾子、孟子的经验和孔子告诉伸由强胜的道理,自身的强胜才可保持久长。

此外斗智斗力的强胜,则有因为强胜而迅速兴旺,也有因强胜而彻底慘败。古时人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之流,他们的智力都卓绝一世,而他们灾祸失败也超乎寻常,近代人如陆、何、肃、陈也都自知自家胆力超群,却都不能保持强势到最后。

所以我们在自己弱的地方,需修正时,求得强胜就好;而在比别人强的地方,谋求更大的强胜就不好。福气和利益在外,个人如果专门在胜人之处逞强,那么是否真能强到底,还是能不能强到最后,都不能预料。即使终身强横乡里安稳度日,这也是有道德的君子们不屑提起的。

强和弱都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强的地方,也必然有自己弱的地方,以前由于社会不够发达,知识总体的量少,人们在某些方面反而钻研得很深,也容易精通多个领域,而现在知识量急剧增加,完全精通某一个小领域已经很难,更别说精通多个领域。

因此,作为一个现代人,最主要的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增强自己的长板,而不是去弥补自己的短板,短板很难补长,也没有那个必要。

社会化的大分工,吏人与人的连接进一步加强,以前写一封信要几十天才能收到,现在是分秒之间,以前去北京赶个考,翻山越岭地走几个月,现在几个小时就到了。大量的信息都在网上,随时可以查阅,互不相识的人,也可以相互合作,共享共赢已经成为了当代的重要能力。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强,要体现在态度上,要有一种强者的心态,对于自己弱的地方,大方地承认,甚至自嘲一下,反而能拉近与他人的距离;而对于自己强的地方,就没有必要太过强胜而咄咄逼人,总要留出一点空间。

历史上的一些大人物,无不是才智一流,他们强盛时无人能及,衰败时又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很少有人能挺到最后,这就是过度地把势用尽了,像郭子仪那样,势能够绵延数代的,真的不多。

一桶燃油,点一把火,倾刻就烧光了,加一根灯芯,则可以常明数十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