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共同成长,再活一回

家教月度总结(1)

2017-10-16  本文已影响51人  蜗牛0718

长假后小朋友生病在家,趁机把功课拢一下。结果,一些苗头让教学老司机的心理阴影迅速扩大,父慈子爱的画风差点扭转成狮子吼,好容易憋了回去。以后要把月记改周记了。

英语

念的还算顺溜,但单词和句子意思全不知道!这个强化一下就可以。但有一个难题:单词连读时,一些吞音、爆破、浊化,再加上美语的卷舌音,使得本来的发音变形了。这样的现象以后会更多。

想过抓拼读,但去辅导班试听后彻底死心了。长达两个小时(还有三个小时的),练发音还讲语法——汉语语法还没开始呢。这个时长对于注意力只有30分钟的孩子,太受罪。机构是投合家长的意思——物超所值嘛,还真有动心的……咳咳。

现在音标没学,等于没有学单词的拼音。近来流行的自然拼读,要靠大量的单词积累,积累起来也只是会念,根本记不住。当前情况下稳妥的办法,模糊时不纠正,模仿语气、语调。下载的资料里听不清和太快的,放过去。花大量时间学每会一个音,得不偿失,忘得快。现在就算艰难地发准了每一个音,口语并不一定说得好。往后放,等时机,能整体上顺出个大概就行。


数学

题目简单,但因为识字少,做题要求都要帮着念完才能做。只听一半就开始动笔;错了,指出来,听到一半,马上又草草赶出来,再错。

不看题干要求、扫一下感觉很容易、但出了分数,比预期的低30%甚至更多,气得自己掌嘴的高中生,病根就是现在落下的。“两慢一快”——审题慢、书写慢、做题快——现在就要抓。很多人喜欢听“这孩子其实不笨,就是有些粗心”的恭维,其实,哪有偶然,下次必然还是错!与真正理解、一知半解这两个层次比,没看完就动手其实是没有入门,连一知半解都不如,别人帮助分析了也不一定做得出,这当然是笨。

数学书现在可以做语文学习用。因为栏目名称复现率高,事物名称和用途都比较常用,对扩大识字量很有帮助。遗忘的最大敌人,就是有效重复。而且,在培养理解意思和习惯上,可以二次使用。

所有学科的底层,本质上,考察的都是理解能力——几个汉字连起来,究竟是什么意思。理科特别是文科的陷阱,就在那几个关键字的理解里。


语文

小朋友拼读有些吃力,ü、u 上的坎最多;字能写出来一些,但笔画顺序是美术课上的遗风,随意划拉。

还发现,b、d与p、q他一直搞反。汉字的明也是写成月日,妈写成马女,碰巧看到了教育心理学的双生子实验:孩子如果学东西慢,那多半是因为身体条件不具备。这种左右颠倒的镜像反应不是孩子粗心,是低年级学童常见的问题。

卢梭的一段话很警醒——“在孩子的早期学习上。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我们因为焦虑、因为要抢在起跑线上,做得恰恰相反。

当年周有光先生创立汉语拼音,充分借鉴了英语发音。汉语拼音b,减去[ə],就是英语音标/b/,就是听起来高大上的“自然发音法”—— [p] [t][k][p][m] [n][k] [g][w] [h]类比过去,[s] [z] [r]等加个长音[ɪ:] 就回到汉语拼音了,[θ] [ð][ʃ] [ʒ][j] [ŋ][f] [v][tʃ] [dʒ]这几个下一步再说。可以在日常游戏中完成的东西,为什么要去报啥培优、特长班?


但放养不是放纵。横向看,有许多东西值得借鉴。育新小学不管哪一科,每学完一个单元,都有考核,现在考两次了,反馈很及时,周周清的习惯我也得开始了;清华附小的阅读氛围营造的很棒——这抓住了根本。

有一个挖了几十年的大坑:低龄外语热。

如果说,孩子在必要的作业、玩耍之外,只能选一样,不能是英语,要选语文。蒙童阶段,母语和外语不能是两条腿,应该是“吕”字结构,母语作底座托起外语,因为合格的母语语感可以迁移到外语上,反过来就走不通。而且,新教改已经从考试分数、课本篇幅、学时安排各方面大大强化了母语的基础性地位。初高中的诗词、文言文篇幅已超过60%。

少有人意识到,作文怎样,小学阶段已经定型。因为到初中升学压力抖增,做功课所花时间太多,阅读兴趣已经因为没有时间而无法培养了。小学五年级前,大块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不利用再也无法回头。

但是,花钱学英语,马上就能看到长分,感觉钱花得值。语文漫无边际,表面看,说个中国话哪里需要花那么大精力?投入那么多钱和时间,不划算……这就是每年都有一些数理化优秀的孩子,3000一次作文课,还找不到老师的原因。

退一步说,用5000一次的高价,找到一流的作文老师,但他在有限的时间里也只能讲套路、讲结构和润色,十年的阅读量怎么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