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书《中国异闻录》
读《中国异闻录》是一个很意外的事情。
正好这几天在家里看书,周末被父母踹出家门,在书店里漫无目的的晃荡着。
用眼睛扫过一本又一本的书,发现了这一本《中国异闻录》,想了一下选择拿起来读一下。
读一下开头发现感觉还行,读到一半的时候,肩膀有点疼,将负重的背包换了个肩膀,继续读。
不知不觉的,在书店里就站着把书读完了,读完之后两个肩膀疼,背包太重了。
背包里一个绘画本一个笔记本一个PAD还有一个蓝牙键盘,外加乱七八糟的东西,想来重量也是够重的了。
不过关于书,最开始吸引我的肯定是他的名字——《中国异闻录》,但是读完我却觉得,这个名字叫得并不是那么符合。
《中国异闻录》,在我的心里,应该是发生在整个国家里的异闻,但是作者选择的却是从“我”展开的故事。
所以整本的书在我觉得应该是一个传说记录的时候,变成了一个属“我”的悬疑惊悚诡异小说。
嗯,大概就是这样。

故事,总是从故事开始。
“我”的故事,从我手上的玉珠开始。这并不属于“我”的玉珠,也有着曾经的属于它的故事。
古老的国度,过去的家族,大房二房三房四房,总有着家族里不变的勾心斗角,勾心斗角的结果只有悲剧。
大太太死而复生,将玉珠挂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最终那个孩子却还是意外的去世了——因为玉珠被“我”意外的拽走了。
由此可看,大太太虽然人不人鬼不鬼,但是她的孩子应该是早已经离世了,而曾经的存活,应该也是这玉珠带来的效果。
死而复生,或者因为玉珠所以灵魂并没有被鬼差夺走,谁又知道呢。
我想,如果这个玉珠离开了“我”,是不是“我”也会跟大太太的孩子一样死去。
毕竟,因为带着玉珠,所以才在居住着食人鱼的池塘里沉了半个多时辰却依然能够被救起。
所以,如果没有玉珠,应该也是没有“我”的了,所以,故事以玉珠开头,开始讲起了其他的故事。
是的,其他的故事,诡异的故事奇妙的故事惊悚的故事,却没有几个真的跟玉珠有关,除了在鬼戏的时候有提到过。
故事是好故事,通过了“我”身边的朋友的叙述,然后在通过“我”自己的描写,亦或者是“我”的直接复制粘贴,总之让大家看到了更多的传奇故事。
为什么说是传奇呢?因为都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诡异故事,同时也属于是一个地方方面的远古流传下来的东西,比如人皮鼓。
当然也有无法说明的一些很神奇的事情,比如鬼戏。当看到在生活中已经逝去的人戴上了古怪的面具在戏台上演出的时候,心脏的承受力,应该是多少?
最后一个故事,属于离生活最近的故事。那些看不见的地方,那些流浪的孩子,那些被掏空了器官的枯骨……
世界上真的有灵魂吗?世界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世界上真的有那些我们不曾触碰却存在的东西吗?谁知道呢?
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我们都无法判断真假,所以小说还是只能当做小说来判断。结局的故事太过于沉重,太贴近生活,让人感觉无法喘息。
我觉得这是一本没有写完的小说,虽然在此之前并没有对这部小说的任何了解。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我相信应该还会有后续。当然也不排除作者挖坑不填的可能了。
毕竟,在这各种小说故事泛滥的时代,没有结局的也是很正常的。
现在想想,不知道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喜欢读类似的书籍的,是《盗墓笔记》《鬼吹灯》的影响还是什么,已经不记得了。
看过很多类似的书籍,有时候会觉得很恍惚,更多的,应该还是比较想去了解一些我们生活中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吧。
比如在很遥远部落里的巫蛊术,再比如那些流传下来却没有记录的各个地方的传说,又比如无法用现在的一切来解释的相关诡异事件。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我读他们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是否能够浮现出相应的画面。
我不喜欢恐怖小说,但是我却把他们读的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