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而去,满载而归
24年的1月,让我对这新的一年有了期待,也让我更愿意去相信美好会发生。过去的一年多,自己经历了怀孕到生产到哺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丢失自己的过程,从纤瘦的身材到臃肿的身材,从灵活且高效的思维到呆滞的记忆,从自信到自卑,这期间的转变让我时常陷入”不如就算了“的漩涡。当然,期间我也尝试从很多很多小事中去救赎自己,帮助自己,原谅自己,但效果微乎其微。因为身边有太多用”妈妈很伟大“来予我囚笼。自此去福州研学是给我的一根稻草,我相信何捷老师可以给予我光明,于是,我毅然决然地追星而去。
说起何捷老师,在他身上我看到最多的是”信念“,一种对教育极致的信念。未见面时,便被他几乎日日到场的备课直播所打动。他从不水每一个在直播间学习的老师,他永远都是给予最直接的帮扶,毫不吝啬地给予备课示范与指导。在我看来,这已经不止是坚持那么简单的,而是希望越多老师会,越多老师能,聚沙成塔地让这个教育更好的信念。于是在休产假的这半年,我总是尽自己的可能去追随他。当线下的机会来时,当知道是他时,我毅然决然地追星而去。
在福州的三天,每天脑子都要飞速地运转,思考,输入与输出。回到家后,后劲还是很足。”课程教学点、学习支撑点、执行助力点“成为我拿到课文后脑子会思考的内容。这两天看到很多伙伴写了关于这次培训的回顾记录文字,梳理了这三天的点点滴滴,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试图这么做,但想想,这些关于培训主题与内容的文字,更应该记录在我的笔记本上,我的脑海里,而且已经有那么多优秀的伙伴已经写下来,我就更可以偷懒了。于是我选择记录下可能会被我遗忘的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说说讲课的人。这三天的讲课的人可以分为何捷老师和他的弟子。
先说说何捷老师的弟子。第一二天的早上,我们都能够聆听师兄师姐带来的课例,用何捷老师的话讲,这是一群跟我们更加接近的人,因为都站在教育一线,因为都是一步步成长起来,所以在听他们的分享时,我们更容易看到”自己“。但我深知自己与师兄师姐们的差距,仍是十分谦卑地去聆听与学习。听课例是学习,而点评与交流环节就是思考。我个人尤爱这个环节,可以说是让我更有收获的阶段。必须承认,在听课过程中,我出现”都懂、都明白“的学习错觉,而等到听到其他伙伴的提问后才发现我其实没有懂的尴尬情形。好在这种尴尬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每次听到伙伴们问的问题是我完全没有思考到或者发现到的时候,内心都会充满感恩,并迅速跟着思考和笔记,这也导致我的笔记各种乱,但这一点关系都没有。在这几天的学习中,何捷老师还会是不是就Q一下师兄师姐们回答问题,钦佩于他们的反映和思考。与此同时也给予到我鼓舞,因为我也可以慢慢成长为他们的模样。我深深地记住培训第一天何捷老师带给我的第一句震撼我的话:如果不懂就跟着做,如果懂就向前多做一步。站在讲台上与我们分享课例的师兄师姐不就是这句话最好的代言人嘛?于是,我特别感恩何老师对这次培训的设计(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可以安排),让我看到,只要付出努力,紧紧跟随,我或许也可以在未来成为我想成为的人。
在说说何捷老师。何捷老师其实就是灯塔,他的分享,他的点评都是无比专业,也都被伙伴们记录了,而我想记录下几个震撼我的小细节。
细节一:培训的最后一天,我们小组来得比较早,位置也被安排在靠近讲台的地方。何捷老师一来就跟我们唠嗑,拉家常。尾声时,他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写满字的纸,然后特别可爱地跟我们说是他的手稿。真的特别特别地真诚和可爱。我看到那张皱巴巴地纸时,内心的震撼无法言语。何捷老师在我心里可是超级大神,我一直以为他所有的信手拈来都已经不需要做任何准备,可事实却是他从未间断自己的前行。他甚至比我们每一个来求学的人都更加仔细认真。我不知道那张皱巴巴的纸里有多少我不知道的时光,只知道我所追的星不止有知识更有着满满能量。
细节二:每天下午都是我们将理论归于实践的尝试。何捷老师会根据我们设计的课给予点评和指导。第一天《杨氏之子》的设计中,派派老师(北大中文系本硕(北京高考前5),学而思S级名师)说课里藏了很多知识点,是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支撑起来的。何捷老师在点评时很谦卑地说,派派口中轻而易举所说到的很多知识是他要翻看好多年书才能接触到的。这种谦卑,也给予了我深深的鼓舞。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他不止一次告诉我们体制内的老师要去向辅导班的老师学习,而他也一直在这么做,那种真诚地呼唤是真的希望教育变得更好。
细节三:有一次何捷老师来我们小组唠嗑,聊一半有其他的老师来邀请他合照,他便去了。其实我们聊的话题没有多重要,那会刚好是我在讲,只是他没有听完。一般来说时间到了上课了也是正常。没想到,他在拍完照之后还过来让我把刚刚没说完的话继续说完。wow~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为什么何捷老师的追随者会有那么多,他真的是在很真诚地多待他身边的人!这样一个人怎不叫人喜欢呢!
说说同行的人。我所在的是第七小组。多幸运遇到他们呀!说实话,这半年来深感自己的不足,身体、心理的变化让自己很没有信心。但在第一天,小组成员很信任我,让代表团队上台分享教学设计思路,很忐忑,很紧张,但团队的伙伴一直鼓励我,支持我,给我力量。随后的几天,我们都是这样彼此赋能,共同成长,除了聊教学还会聊学生聊教育,真的太美了。旅程结束到今天,我们依然每天在群里分享着彼此的生活。我们也约定着下一次的相会。就像燕燕说的:不是说去了就能马上提高成绩,马上就能学会很多,而是那一种氛围那一种感觉会让你整个人都不一样,不管做什么,然后你都会想正面去回应。这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形成的正能量的场,一个无比珍贵的场。
最后的最后,细数着这趟旅程,是人➕事带来的成长,是让我满载而归且期待再次相遇的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