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n、Beam等隐私币的“危”与“机”
1. 关于“隐私”必须先知道的几个问题
仅仅分析隐私币的投资收益不是本文的初衷,本文主要探讨隐私币项目存在的根本逻辑以及对其未来的发展。
在开始本文隐私币的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得先明白以下几个问题:隐私真的是人的需求吗?区块链真的可以解决隐私问题吗?隐私币可以作为支付手段吗?隐私币解决的隐私需求究竟是什么类型的需求?
1.1. 隐私真的是人的需求吗?人们需要哪些类型的隐私?
早期的人类社会,以部落形式存在,为了安全,大家都挤在一起。希望追求独处的个体,会面临来自自然、野兽以及其他部落的重重压力,并没有人会追求所谓的隐私,或者说,生存的需要往往掩盖了对隐私的渴望。其实对隐私的需求是现代文明的产物,Gregory Ferenstein 曾在其《The Birth And Death Of Privacy》一文中深刻地指出:
“完全透明是人性的自然状态。隐私作为一个概念,只有大概150年的历史。”
隐私是现代文明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急剧增长,人的生存资源变得非常紧张。此外,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后,人类对于安全感、尊重、社交、自我实现等需求变得迫切。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侵害个人隐私、使人遭受精神上的痛苦和困扰,较之存粹身体上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保护隐私,是对自我生存空间的一种维护。
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用户的隐私数据被分散到了世界各地的服务器中,我们的隐私数据被中心化的社交平台、电商平台以及各种中介机构拥有,他们未经我们的授权而利用我们的数据获利,甚至还会以各种形式对我们造成骚扰。比如,我们因为在平台注册手机号码而接到各种骚扰电话和短信。
但以上说的是个人数据的隐私,还有其他场景的隐私,比如匿名支付是一种仅仅对支付数据的隐私保护。
但人对于不同性质隐私数据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同,比如涉及到个人身高、体重、婚姻状况、家庭成员等隐私数据,大多数人是不希望所有人知道的,但是对于支付的隐私则不然。首先,支付只是商业活动其中的一个环节,对于大部分商品而言,即使支付匿名了,但是与支付配套的其他环节仍然无法做到匿名。比如在物理场所购买东西,即使支付匿名了,但是商品的交接还需本人操作,再比如在电商平台购买东西,即使支付匿名,但货物的配送环节需要我们的信息,我们需填写地址、电话等。因此,就一般的商业活动而言,仅在支付环节做到匿名是没有办法保护隐私的。总而言之,支付还伴随着支付主体与外部世界的其他物理交互。
此外,人们对于小额支付的隐私需求并不突出,甚至不仅不需要隐私,还需要第三方机构的背书。比如我们用微信、支付宝支付时都会生成收账单、收据,作为自身权益的凭证。
但如果商业活动本身就是支付,比如资金转移,对隐私是有需求的,特别是大资金转移,对隐私保护有极强需求,匿名支付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因为除了支付本身、没有其他物理交互。
1.2. 区块链真的可以解决隐私问题吗?
数据存储方式的发展从互联网早期时代个人PC的硬盘到区域化计算机中心机房的数据阵列存储,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被阿里云、亚马逊等巨头高度垄断的第三方中心化云存储方式。
从区块链的技术原理来说是可以保护用户隐私数据的,但是在性能上能否满足大规模数据存储要求还有待时间检验。比如将隐私信息记录在链上,依靠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所有的区块链算力进行记录维护。但是区块链的区块存储的数据量非常有限,目前而言仅能存储价值最大的一小部分数据。未来结合IPFS分布式存储技术,作为数据的拥有者不但可以享受到廉价、安全、可靠的分布式存储服务,而且数据的开放权限都由用户个人的私钥管控。
1.3. 隐私币具有支付功能,但绝不能作为大范围的支付手段
在天机阁前面的文章《加密“货币”不是货币》中,已经详细分析过,以比特币为首的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巨大,无法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此外还有记账效率低、能源浪费等问题。而在通胀方面,则问题更加显著,不管是总量恒定的比特币,还是之后发展的很多线性通胀和非线性通胀的加密货币都走进了“形而上学禁闭”的陷阱,即依靠一种静止不变、或者以某数学公式来简单、人为地制造线性、非线性的温和通胀和通缩的货币政策显然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
同样,隐私币作为加密货币的一员,无法避免上述问题。而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通缩比较好、无限通胀不好的特性,也仅仅是从投资或者投机的角度来考虑,人们对其有增值的预期。
但是只要有小范围的共识,能够得到一个社群的认可,便能履行其支付功能,因此,和比特币类似的是,隐私币的宿命很可能也只是商圈币,即在小范围商圈流通、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商圈币。
1.4. 隐私货币真的能保护隐私吗
我们知道只要和法币世界有物质交换,就有可能被监控的,就面临隐私泄露的风险。在此我们根据各种支付方式与被监控的关系,列出了
首先我们把支付方式化为法币世界(电子支付)和加密货币世界两个大类,本文分以下几个场景讨论:
(1)法币世界(电子支付)
在法币世界(电子支付)里,所有的支付均有第三方的参与,比如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平台,这时我们的支付数据是能够被监控的,进而隐私保护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2)法币与加密货币双向兑换
我们知道,加密货币目前还不能成为大范围的支付方式,因此很多商业场景最终还是要靠法币,从而涉及到法币与加密货币的双向兑换。而通过电子支付的方式买卖加密货币依然会被第三方监控,隐私保护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3)商圈(法币现金支付)
在这种场景中,交易只需买卖双方参与,由于采用现金、比如纸钞支付,而纸钞具有可替代性,因此没办法监控,因而隐私保护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这也是我们在电影中的黑市或者香港的警匪片中经常看到的场景,为了交易拿着装满纸钞的箱子送到指定的地方。但这种方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即时空的限制。买方运输大量现钞的时候需全副武装,做好各种防护工作,而卖方或者取钞票的一方也需要设计非常复杂的场景防止被追踪。所以这种保护隐私的方式其实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4)加密货币世界
如果某种加密货币得到一群人的共识,大家都同意以这种加密货币进行商业活动,这就构成了以加密货币支付的闭环世界,可以完全挣脱现有的法币系统,加密货币世界此时由无数个以单个加密货币为核心的商圈组成,各种商圈均有自己独有的加密货币支付方式。只要不要将交易者与其公钥完全对应,那么就能够有效地保护隐私。比如现在日本部分超市已经将比特币作为支付方式。但正如前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指出,这种类型的支付货币仅仅只能作为商圈币,在小范围使用,虽然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剧烈,但是其不用履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要具备支付功能即可。
(5)商圈(以BTC支付)
这种场景就是上述加密货币世界的一种,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成熟、范围最大的一种加密货币商圈。在此场景中,以比特币支付可以完全脱离现有的法币系统。隐私可以得到保护。值得一提的是:在线下以实物现金买卖比特币的行为也属于此商圈,此时实物现金是此商圈的商品,而比特币则作为支付方式。
(6)商圈(以隐私币支付)
在小部分技术极客的眼中,比特币的公钥、转账记录都是全网可以查询,所以一旦将交易者与其公钥对应起来,则隐私会收到很大的威胁,隐私币的理念于是应运而生。隐私币用密码学方法来隐藏交易与所涉各方的公共钱包地址之间的往来联系,所以其优于比特币的地方在于在隐私保护方面做得更好。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隐私币还是加密货币的一种,所以首先要明确的是它不是货币,和比特币一样只能作为商圈币,虽然在隐私保护上性能优于比特币,但是隐私保护的职能比特币也能承担,且目前还未发现因为确认某个交易人与公钥的对应关系而发生大规模的隐私泄露事件,因此就加密货币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隐私币的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
隐私币主要针对对隐私保护有极强需求的商圈,比如大额资金转移、跨境支付等,应用范围较窄。
1.5. 谨防隐私币的跟风炒作
目前连加密货币之首的比特币的价格都摇摇欲坠,我们很难说仅仅在隐私保护性能上有所加强、应用范围较窄的隐私币就掀起一场技术革命,进而引发一场投资或投机狂潮。虽然矿工群体激流勇进、媒体追逐,但是在整个经济大周期以及加密货币行业本身周期的特殊节点上,我们需保持谨慎态度。
我们知道整个加密货币世界是通胀的,包括矿工每天挖出的源源不断的代币,还有项目方解锁造成的流通量加大的代币。对于矿工,是需要不断抛售代币来维持生存的,因此,在没有外部资金的情况下,新诞生的隐私币也是在分割存量资金。即使现阶段各种炒作,但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至于矿机的挖矿收益,市面上有根据代币未来价格以及未来市值排名来预测挖矿的收益,有根据隐私币最符合加密货币“价值观”的“情怀论”者大发感慨。笔者认为,在目前相对“自由竞争”的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其挖矿收益会向其矿机对应的市场平均收益率收敛。
以上仅仅是现阶段的分析。如果在技术层面Grin、BEAM真的优于现有的隐私币,还需时间检验。
在这一章对隐私内涵以及隐私币的需求和对应应用场景的分析后,我们再来看看目前隐私币的发展情况。
2. 隐私货币简介
隐私货币,(或者称匿名币)是加密货币的一种,用密码学方法来隐藏交易与所涉各方的公共钱包地址之间的往来联系。从隐私方面来讲,几乎其他所有加密货币都有隐私泄露的可能性,而隐私货币将会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方案。
我们如何确保匿名性和可替代性,从而实现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最初目标——通过最简单、最全面的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实现点对点价值传输呢?不幸的是,比特币和其他之后发展的区块链技术背后的基础数学原理和密码学都无法实现。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Monero和Zcash等所谓的“隐私货币”有着浓厚的兴趣。
Grin、Beam等隐私币的“危”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