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2023-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紫气东升

文|李良红

教学设计

一、看《惠崇春江晚景》图,背诗

1.我出示了一幅类似《春江晚景图》展开给孩子们看,让他们说出图片中分别画了哪些景物?

预设一

鸭子、桃花、石头、竹子

我让孩子们加上一些形容词描写景物

预设二

美丽的桃花、可爱的鸭子、坚硬的石头……

2.看着这些美好的景物,令我们心情大好。会让你们想起哪首诗?

引出《惠崇春江晚景》。

3.让学生说,学生背(在此基础上给出正确评价)并总结这样在画中作诗的诗叫题画诗。从而引出著名诗画家郑燮。

二、展开《竹石》画卷,初步感知

1.引导孩子们观察竹石画,注意用完整的一句话来描述画中的竹与石。

预设一

这是一块险峻的石。

这是一杆纤细的竹。

2.师配乐范读《竹石》。

3.看着竹石图,听着这样的诗,你对诗中竹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一

竹子生存很危险。

竹子可能会折断或吹倒。

三、细品竹石,感受坚劲

1.读诗的前两句,看看眼前竹跟诗中竹有区别吗?跟你认识的竹又有区别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竹的什么精神?

引导出——坚劲。

坚强有力是竹的品质。

3.引导抓关键词体会竹的力量。

咬定          立根    破岩

4.聚焦竹石,展开想象。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劲竹屈服了吗?它是怎样应对风雨的?

扣住“任尔”

四、联系诗人,悟高洁情怀

插入一段诗人的生平,道出写作背景。

五、升华主题,师生共情

通过朗读感受诗人与竹石合而为一的境界。把高尚的品质通过朗诵传递给孩子们。

教学设计

在看《春江晚景图》中,及时关注孩子们词语的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毕竟他们三年级,多鼓励多引导。

最遗憾的关节是当孩子们用上形容词给竹、石、桃花等时,我没有给出丰富的评价语言。

比如有孩子说“粉色的桃花”“粗壮的竹”“坚硬的石头”时,我只是重复他们所给的词,而没有送出相应有效的评价。

比如学生说粉色的桃花,我应该说,你关注到了花的颜色;当孩子回答说粗壮的竹,我应该说恭喜你,你注意到了竹的体形;当孩子回答说坚硬的石头,我应该说你的触觉不错,你观察到了石头的质感……

因为在我送出这些评价时,其他孩子会尝试参与其中,也会蠢蠢欲动,甚至发现更多美妙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