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一段被遮蔽的西非史

2020-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Nyakov

经历了殖民时代之后,非洲一直作为他者出现在西方视野中。这片大陆被认为处于文明世界之外,是“没有历史”的。当世界其他部分不断变动发展之时,非洲似乎始终停留在部落制和原始的阴影之中,直到西方这一外来因素强行将这里的人们裹挟进了全球化的浪潮。20世纪60-70年代,非洲各国纷纷独立后,随着历史研究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非洲人是历史的积极参与者,非洲从来不曾脱离世界历史的进程。

海贝币

      英国历史学家托比·格林在《一把海贝》一书中借鉴了这些研究成果,并利用档案馆中的书面资料和在非洲发掘的大量口述史,尽可能地恢复非洲人的社会记忆,以全新视角重新定位了西非历史。本书描绘了自14世纪至19世纪早期非洲参与世界贸易的进程,以及由此促成的非洲诸王国的发展和社会政治革命。而正是这长达数个世纪的与西方的不平等交换,最终造成了非洲的全面落后。对于不熟悉非洲历史的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本书中大量陌生名词和地理概念会令人如坠雾中,但坚持读下来,的确会产生颠覆性的认识。

黄金贸易促发了全球化

曾经强大的刚果王国

      非洲很多地区很早就参与了全球化,大量证据表明在大航海时代之前,非洲与中国、波斯、地中海沿岸国家就有贸易往来。数个世纪来,凭借北非和跨撒哈拉商路,西非诸王国通过黄金贸易与遥远的国度发生着联系,这些黄金成为了地中海经济扩张的资金动力。公元1000年开始,基督教欧洲和穆斯林世界的黄金就主要依靠西非供应。11到14世纪的西班牙词语“金币”的词源就源自西非萨赫勒地区的一种钱币。事实上,格林认为,正是这个连接西非、伊斯兰世界和欧洲的黄金贸易促发了全球化,西非黄金产能过剩和运力不足造成的“黄金饥渴症”是促成葡萄牙向非洲的扩张的原始驱动力。

不平等贸易侵蚀了非洲经济

      这一时期,西非诸王国的金融系统采用的布、海贝、铜、铁条等多种货币。在交易中,欧洲生产的布、铁等产品加速向西非市场“倾销”,而从黄金海岸流出的黄金则变成了尼德兰和英格兰的黄金铸币。这些贸易还为欧洲带来了丰厚利润,拉动了欧洲产能扩大,促成了欧洲早期加工业发展。如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资本金额从1602年的640万荷兰盾迅速增加到1660年的4000万荷兰盾。欧洲国家从这一交易中攫取了最大化的利润,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当金银之类的“硬”通货在时光中保值的同时,非洲采用的“软”通货却在稳步贬值,西非国家在积累剩余价值上损失惨重。在刚果的例子中,葡萄人从美洲进口了大量海贝,导致刚果通货膨胀。与此同时,本土生产的布匹等产品无力经受外来商品冲击。结果,无论贝宁还是刚果等西非国家都陷入了经济衰退,而这又刺激了奴隶贸易。

奴隶贸易

      欧洲人到达非洲之初就参与了奴隶贸易。为了满足美洲的种植园经济对劳动力的需要,他们向当地统治者提供枪支弹药,挑起并操纵当地小国之间的战争,从而制造出更多可以出售的奴隶。到18世纪,奴隶贸易已不再局限于非洲局部地区,而成为西非和中西非所有地区的普遍现象,布匹、象牙和其他制成品贸易都减少了,只有奴隶贸易增多。出口奴隶导致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而欧洲国家却由于得到了这些劳动力而促进了经济发展,这进一步加剧了非洲经济与世界经济间的不平等。

由于资本差异的扩大,非洲的产业无法与日益强大的欧洲相抗衡,这一鸿沟持续加大。最终,在15世纪还能与欧洲王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迫使欧洲商人接受当地政府管理的西非诸王国在内忧外患中滑入了殖民主义的深渊。

非洲的政治演化和底层反抗

      到18世纪,奴隶与贸易已深度连接,以致奴隶甚至成为了一种货币形式。非洲当地统治者热衷于制造战争,以抓获战俘,卖给欧洲的奴隶贩子。奴隶制的扩张有需要不断扩大的有组织战争,对有组织暴力的需要促使西非的政治力量军事化,国家力量相应增强,出现了所谓“财政-军事国家”,统治机构也相应发展完善,这与欧洲历史发展轨迹颇为相似。以贝宁为例,其经济陷入衰退后加入了奴隶贸易,于是再次获得了贝币输入,依靠这一财政供给,贝宁军队实力增强,可以在战争中获得更多奴隶,进而换取更多金钱,贝宁的权力得以恢复。

      在与西方奴隶贸易过程中,西非的统治阶层获得了大部分好处,并变得愈发专制,与自己的臣民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上愈发疏离。这些奴隶贸易中成长起来的精英受到了更多西方影响,通过进口的外来布匹、教育和宗教实践,他们彰显了自己与臣民的不同。通过进口奢侈品来实现社会分化的进程开始了。西方服饰、烟草、朗姆酒成为精英身份的标志。但为此付出代价的是广大底层人民。在繁荣的国际奴隶贸易中,受到威胁的人们纷纷逃离,以致庄稼闲置、城镇荒废、市场萎缩。随着不平等的加剧,对腐化权力的厌恶也在积聚,这引发了叛乱。而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成为斗争工具,发挥了凝聚底层的作用,开始挑战现有宗教和政治架构,最终倾覆了当地贵族统治。但这些都已无法逆转非洲经济的恶化或是恢复非洲的社会公平,当欧洲人在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支撑下在19世纪瓜分非洲时,已经没有力量可以抵御他们。“于是,到了19世纪80年代,西非进入了殖民时代。”

一把海贝,无尽忧伤

      本书书名来自13-19世纪西非的主要货币——海贝玛瑙币,这可以视为当时西非货币和经济体系的缩影。当欧洲人将满船海贝从海外运至非洲,却换走了黄金和奴隶等能产生附加价值的货币时,不仅破坏了非洲原有货币体系,也加大了欧洲与非洲的资本差异。非洲经济失血的同时,欧洲通过看似“理性”的交易获取了大量剩余价值,从而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而在经历数百年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后,非洲的传统经济体系瓦解,当地生产近乎崩溃,非洲从世界贸易的平等参与者滑落到世界经济的外围,沦为欧洲经济的依附者,并最终沦为欧洲殖民地。而今天非洲经济乃至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根源都源于此。轻抚封面上的海贝图案,竟仿佛能听见古老非洲的悲鸣。

17世纪上半叶止的西方的三角贸易  

      《一把海贝》让被遮蔽的记忆和被掩盖的真相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更好的理解非洲以及塑造了今日之世界的经济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