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集萃云居轩首页投稿

《<资治通鉴>研读》36:秦纪(二)

2024-10-09  本文已影响0人  黄河歌者


  《<资治通鉴>研读》36:

            秦纪(二)


秦军灭齐

当初,齐国君主建的太后贤良,谨慎侍奉秦国,与其他诸侯讲究信义,齐国位于东边海上,不与秦国接壤。秦军日夜进攻三晋和燕、楚,五国全都忙于自救,所以齐王建继位四十多年,始终没有遭受刀兵之祸。在齐太后快要去世时,她告诫齐王说:“群臣中可以使用的是某某某。”齐王说:“那我就敬记下来。”齐太后说:“好!”齐王命人取来纸笔领受遗言,但齐太后却说;“老妇我已经忘掉了。”

齐太后去世,后胜担任齐国相国,他收受了秦国奸细的很多金钱。很多齐国宾客进入秦国,秦国又给予这些人很多金钱。宾客返回后成为秦国奸细,劝齐王到秦国朝觐,既不整饬攻战装备,也不协助五国攻秦,所以秦国得以从容灭掉其他五国。

齐王想要到秦国朝觐,雍门司马上前说道:“齐国之所以册立大王,是为齐国社稷呢,还是为秦王呢?”齐王回答说:“当然是为齐国社稷。”司马再问:“既然是为齐国社稷才册立大王,大王为什么要离开社稷前往秦国呢?”齐王命令调转车头返回。

即墨大夫听说后,前去面见齐王说:“齐国土地方圆四千里,带甲几百万。三晋的士大夫们都不愿意归顺秦国,逃亡到东阿、鄄城之间的有几百人。如果大王能够收拢百万部众,让他们带领,收复三晋故地,马上就能攻入秦国的临晋关口。楚国鄢郢的大夫们也不想归顺秦国,逃亡到城南的有几百人,大王收拢他们,交给他们百万之师,让这些人收复收楚国故地,秦国的武关都可以攻入。这样一来,齐国的威势就可以建立,灭亡秦国就在眼前,怎么能只为保存齐国呢!”齐王不听。

公元前221年,王贲从燕国南下进攻齐国,突然间杀入临淄,百姓没有人敢抗击。秦王派人引诱齐王,承诺封给他五百里的土地。齐王随后投降,秦军把他迁徙到共县,处在松柏之间,齐王最后因饥饿而死。

齐国人怨恨齐王建不早早和各诸侯合纵抗秦,听信奸人宾客的话亡掉国家,为其唱道:“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痛恨齐王建任用宾客时从来不进行考察。

臣司马光曰:合纵连横学说虽然反复无常,但从大的方面来说,是符合东方六国利益的。当年周朝先王建立万国,亲近诸侯,让他们定期到周朝都城朝觐,相互交往,摆设酒宴相互娱乐,彼此会盟加强团结,没有其他原因,只想使其同心戮力以保卫周朝的国家。如果东方六国能坚守信义相亲,即使秦国多么强暴,怎么能安然被灭掉呢!三晋是齐、楚的樊篱屏障,齐、楚是三晋的根本保障,他们相互倚重,表里相依。如果三晋进攻齐、楚,是自绝其根基;如果齐、楚进攻三晋,是自撤其樊篱屏障。哪里有自撤樊篱屏障向强盗献媚,却说“强盗会因喜欢我而不攻我”的话,这难道不是大错特错了吗!

秦始皇

秦王开始兼并天下,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就改自己的称号为“皇帝”,出命叫做“制”,下令叫做“诏”,自称为“朕”。秦王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秦始皇说:“帝王死后用一生行为作为谥号,就是子议父,臣议君,完全没有必要。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朕就是始皇帝,后世用来计数,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流传后世无穷。”

当初,在齐威王和齐宣王时期,邹衍论述著成五德大运的终始循环理论,秦始皇吞并天下后,齐国人奏报这个常说。秦始皇采纳,他认为周朝是火德,秦朝取代周朝,从相生相克来说,秦朝应为水德。秦始皇下令改变年历,朝贺庆贺新年从十月初一开始;衣服、旌旄、节旗都崇尚黑色,计数以六作为一个单元。

丞相王绾等人说言:“燕、齐、楚国地方遥远,如果不分封设置诸侯王,无法进行镇抚。请求分封各位皇子。”秦始皇把这个建议交给大臣们讨论。

廷尉李斯说道:“周文王和周武王所分封的子弟同姓者非常多,随后关系疏远,相互攻击起来就像仇敌,周天子无法禁止。现在,海内依赖陛下神灵实现大一统,都设置为郡、县,各皇子功臣们用官府的赋税来重重赏赐,这样更能容易控制,天下人也没有什么不同意见,这是国家安宁之术。设置分封诸侯不利于控制。”

秦始皇说:“天下长期苦战不休,就是因为有诸侯王。全赖宗庙神灵,天下刚刚平定,又再建立封国,是为自己树敌,再想去寻求安宁,不是太难了吧!廷尉提议正确。”

秦始皇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中设置守、尉、监进行管理。

秦始皇命人收集天下兵器,聚集到咸阳,销毁熔铸成大钟和钟架,以及十二个金人。这些金人各自重达一千石,放置在宫廷中。统一法度、衡、石、丈尺,迁徙天下豪杰十二万户来到咸阳居住。

秦国修建的宗庙以及章台、上林苑都在渭南。每次灭掉诸侯国,秦始皇都命人模仿该国宫室,在咸阳城北山坡上建造同样一座。这样一来,南临渭水,从雍门向东直到泾水、渭水交汇处,宫殿屋宇、天桥、楼阁相连接,所俘虏缴获的各国美女、钟鼓等乐器,都充实到里面。

秦朝郡县制

黄其军

  作于2024年10月10日(古历甲辰年九月初八)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资治通鉴>研读》35

《<资治通鉴>研读》34

《<资治通鉴>研读》33

《<资治通鉴>研读》32

《<资治通鉴>研读》3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