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也要读完,然后重复很多遍

2019-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践行致知

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将要重复很多遍的准备,从一开始就要做好第一次只能读懂个大概的准备。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这里了 —— 只不过,他们那时候没有计算机术语可以借用,所以,这道理本身成了“过早引用”,对那些根本就没有过“读书百遍”经历的人,绝对以为那只不过是在忽悠自己……

有经验的读书者,拿来一本书开始自学技能的时候,他会先翻翻目录(Table Of Contents),看看其中有没有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概念;然后再翻翻术语表(Glossary),看看是否可以尽量理解;而后会看看索引(Index),根据页码提示,直接翻到相关页面进一步查找…… 再通读书籍之前,还会看看书后的参考文献(References),看看此书都引用了哪些大牛的书籍,弄不好会顺手多买几本。

这样做,显然是老到 —— 这么做的最大好处是“尽力消解了大量的过早引用”,为自己减少了极大的理解负担。

所以,第一遍的正经手段是“囫囵吞枣地读完”。

囫囵吞枣从一开始就是贬义词。但在当前这个特殊的情况下,它是最好的策略。那些只习惯于一上来就仔细认真的人,在这里很吃亏,因为他们越是仔细认真,越是容易被各种过早引用搞得灰心丧气;相应地,他们的挫败感积累得越快;到最后弄不好最先放弃的是他们 —— 失败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太仔细了”……

第一遍囫囵吞枣,用个正面一点的描述,就是“为探索未知领域先画个潦草的地图”。地图这东西,有总比没有好;虽然说它最好精确,但,即便是“不精确的地图”也比“完全没地图”好一万倍,对吧?更何况,这地图总是可以不断校正的,不是吗?世界上哪个地图不是一点一点校正过来才变成今天这般精确的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