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注意力-之随意后注意
图片来自-老树画画
你的注意力-之随意后注意很多人都认识到了「注意力」对一个人重要性。常挂嘴边,或是常提醒自己:注意力是很重要的资源,是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财富。我看到很多人,做事情的时候生怕浪费别人宝贵的注意力,也生怕自己宝贵的注意力被四处消耗而不能用在积累和成长的事上。
李笑来说过:“与注意力相比,钱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再生;时间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本质上不属于你,你只能试着与它做朋友,让它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所拥有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人生其实是公平的,因为你的注意力确实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除非你自己放弃。注意力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上-1放在自己的成长及一切可以有积累效应的技能上;2放在你真爱的人和事情上;3放在对整个社会真正有贡献得事情上从而体现价值。
诚然,是我自己做主的。。。话,那该多好啊。我觉得,以前没有意识到注意力这个东西时,虽然也四处浪费但过得轻松快乐,自从我也和你们一样认识到了注意力有多么宝贵之后,并没有变得更专注,反而因为知道很重要,但常常专注不起来,而惶惶不可终日[捂脸]。对于一个长期注意力分散且稳定时间短的人来说,养成专注的习惯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甚至也和每个人的人格特质有关,有的人天生注意力稳定度就比较高,还有一部分在童年成长的大脑关键期专注力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培养,这很重要。而于我来说就不是这样,做事情常感到内心起起伏伏,很难沉下去,更别说你们所说的「心流」,我能想到的曾经历过的心流状态好像是在我有时洗碗和发呆时,还有少有的几次是在工作中。我想好好理一下注意力的本质,虽然已错过了宝贵的关键期,但应该还是有办法慢慢得到改善。
注意力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也就是选择了某个对象,使之出于意识的中心之后,才能对其做进一步加工处理。「注意力的品质」不只包括注意力的稳定性-即对一活动或对象较长时间指向,也就是我们平时最为关心的专注力。根据心理学的测量,一般成人高强度的注意可以维持20分钟左右,且在这高强度的20分钟之内也是在不停起伏的。这是基于人的认知神经生理的内部机制决定的。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有些释然了,不应对自己的注意力有过分苛刻的要求了,起码不应为此感到焦虑不安了。况且注意力还有其他的品质:注意力的范围(广度),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转移。
注意力的分配是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同时需要进行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如司机开车时的手眼脚协调,学生上课时边听课边记笔记,老师边讲课边扫视课堂纪律。这些所谓的一心多用,考验的是注意力的广度和分配。每个人情况不同,比如你试一下左右手都拿笔一手画圆一手画方。有些人不容易专注在一个点上,但他的注意力范围却很广,到一个新环境能迅速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掌握环境信息。当然注意力的几种品质都是可以在不同年龄段得到不同程度的练习和强化。
同时,注意力还有几种典型层次,分别是「不随意注意」-即漫无目的将注意力放在某一对象,是无意的不自知的情况,例如有时候发呆时;「随意注意」-是指受意识支配的,在一定任务下有目的地,需要努力地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我想我们平时纠结的怎样才能专注应该都属于这一层面;重点是,有一种最高层次叫做「随意后注意」-即有意识有目的但根本不需要刻意努力,可以自如地将注意力放在当前重要的事情上。这种境界应该是我们要去培养和追寻的,李笑来应该就是这样,所以他强调注意力太特么重要了,他看起来总是能够运用自如,掌控人生。而我开始知道其重要时,总觉得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而无济于事且增添烦恼。
最近一段时间,我和队友尝试从一些生活细节入手去慢慢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在习惯中一点点去感受专注力。不然总是没有计划性,苦恼于时间都去哪儿了被各种人和事打乱节奏,想做的事总是完不成,自我效能感很差。
家庭也需要像团队一样协作共生,两个人也要像一支队伍一样前进。
首先生活工作环境不可小觑,注意力会被各种外在因素分散。因此我们先制定了11点睡觉6点半起床这一基本规则并坚决执行;买了一盏好的台灯,收拾了书架和书桌,下班之后到睡觉之前保证一个半小时的静言时间去学习和思考,这期间远离一切手机和资讯干扰,且确保在书桌前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趟床上。其余时间运动洗漱自由支配。现在执行了两周时间。没想到的是,这一小的规则和环境的改善,好像逐渐能找到学生时代晚自习的静谧感,我能终于能完整地看书和做笔记,队友也能沉浸在他的日语学习,甚至能安静地享受完一本《苏菲的世界》。
其次是恢复运动时间,让身体能够在被唤醒的状态。有时候一整天上班已经很累,回到家不想动弹且感到大脑胀痛。这种情况,有时候当我什么都不想,穿上跑鞋下楼去,等再上来时发现活力又重现。其实累的时候,大脑需要换一种活动方式,不一定睡眠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且运动本身也是我热爱的事情,做这件事的过程就很愉悦,也容易全身心投入,刺激了大脑产生多巴胺,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也是正反馈。
上述做想做的事情本身就容易专注,正如李笑来讲的那句话,把注意力放到你爱的人和事情上。做一件事情之前,最好是先想清楚它的意义,是你当下想做的事,那才有动力排除万难创造环境将注意力集中和指向。比如之前我们决定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打开BBC听,但因为很难听懂,加上刚起来的迷糊,这件事维持了一段时间大家都觉得有些像负担。后来讨论之后想明白了,不必有压力,就将其当做起床背景音和英语学习灌耳音部分,听不懂也没关系,不把对英语的学习寄托在这一个点上。我知道有很多牛人,他们完全是一颗好奇心,或者说是事件驱动型的,完全能够随时进入「随意后注意」状态,每天都能体验心流,比如有一个叫许岑的,一贯被认为是跨界学习和研究高手,他说自己做起一件事就会进入疯狂魔怔状态,也完全没有了白天与黑夜。这前提也是这件事一定是他喜欢或感兴趣的事,起码已经想明白了做这件事的意义了。
也不得不又一次感叹注意力的品质个体之间差距不只是神经生理上,也是在认知和方法上。我想,知道注意力有多么重要是没有卵用的,能不执念,甚至忘了注意力这件事,而把焦点放在想做的事情本身上面的人,就已经上升到『随意后注意』高阶上了。
慢慢来,渗透在生活中的点滴,长时间的在事情上修炼自如的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