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冲突

2018-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左色凌音

研究目标:

1. 研究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常年之间的冲突是为什么?

2. 他们在冲突之间彼此的优势和劣势?

借鉴资料:

1.《游牧经济与游牧社会(上)》王明珂

2.《史记匈奴列传》司马迁

3.《百度百科 游牧民族》

4.《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名称时间人物和影响》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42424703885693507.html

在这篇论文开始之前可能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是什么,下面我先为大家对两大民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农耕民族:农耕民族是指古代生活在中原的民族,他们的土壤肥沃,这也就使的他们的经济发展飞快,并且农耕民族有一种特异功能不论什么植物种子到了他们手上都能种出来。农耕民族中还有一个神奇的事情,古代不管朝代怎么变他们对外都称自己为中国,所以外国人说的古中国人就是指的农耕民族。

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是指在古代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他们大多以畜牧和渔业为生,这种生活方式导致他们的食物不固定,且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这导致了游牧民族经常要去掠夺农耕民族村庄的食物。在这种生存环境下使得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并且身体素质很高以及军队素质很高,这也给他们带来了一种获取食物的方式,那就是在有人起义要反叛王朝时,以利益为代价派出军队帮助他们攻打王朝。

匈奴部分

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族消灭,剩余一部分南下到河套地区,成为羌胡,另一部分西逃往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羯,匈奴的一部分,公元4世纪灭绝。

东胡部分

秦时被匈奴灭亡,之后分成两大部分:乌桓和鲜卑,乌桓被曹魏消灭,鲜卑拓跋部入主中原建立北朝,其余部分演化为吐谷浑和柔然;柔然建立汗国,后被突厥击败,主体向西迁移,在东欧形成阿瓦尔人,余下的分化为室韦(蒙古)和契丹;

契丹建立辽国,其后被女真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建立西辽,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蒙古建立了辽阔的帝国,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其主体一直生存至今,即现代的蒙古族。

突厥部分

有可能是匈奴的一个分支,曾归柔然统领,后灭亡了柔然,建立了大帝国。其自身的主体被回鹘人和汉族所灭,剩余的向西逃窜,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回鹘

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融入了铁勒和高车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时期,将突厥主体灭亡。之后回鹘汗国与唐帝国关系良好。回鹘国内衰败后,向四周迁移,曾在宋朝时于甘肃新疆一带建立黄头回纥部落以及高昌王国,后来分别归降西夏和西辽,在与南疆的土著居民融合后,形成今天的维吾尔族。

在战争中双方经济发展状况是很重要的,下面来为大家分析一下双方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农耕民族,他们长期占据中原地区,获得稳定的食物资源,稳定的经济发展,以及长期以来累积的大量财富,和长期稳定居住所带来的大量人口。然而游牧民族他们长期游荡只有少数的定居点,这导致了财产的不固定和人口的数量少。

让后是物质上的对比,在物质上和经济其实是有所关联。农耕民族因为在财产上的遥遥领先使得他们有更多的财力可以供科研使用,因为大量的人口使得他们可以发现更多的人才。再说因为游牧民族居住的漂泊不定,农耕民族的固定生活,使得农耕民族他们的教育也遥遥领先于游牧民族,教育的发达使农耕民族产生了更多的人才。以上这些原因都证明了游牧民族在物质对比上的完败。

但是在这从以上几点中你会发现一些非常神奇的事情。游牧民族明明没点都要弱于农耕民族,他们是怎么长期和农耕民族对抗的。其中有好几点要素1.他们的军队素养高2.他们属于全民皆兵的。3.他们是没有后勤部队的。4.因为他们的部队机动性非常的高。以上四点都反映出了,游牧民族虽然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都没有农耕民族高,但他们的军队是非常强的。

但其实中原民族还是能打过游牧民族的,比如说在汉朝时期,一、汉武帝反击匈奴,开始于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四十四年,总体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其中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这此战役导致了统率游牧民族多年的匈奴彻底解体。

1. 河南,漠北之战是发生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六年,汉军在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对匈奴袭扰势力进行大规模反击战。最终结果是漠南之战,给匈奴袭扰势力以沉重打击,匈奴损失大量人、畜,撤出河南、漠南地区,退居漠北。

2. 河西之战,是发生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军河西(今河西走廊),打击匈奴的作战。战争结果为了表彰霍去病在这次受降中的功绩,汉武帝再次下令益封1700户给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及接受浑邪王投降的过程中,霍去病充分显示了其勇武、机智、果断的军事指挥才能,其声望、地位日增,与大将军卫青已不相上下。匈奴被斩四万多,投降四万多。

3. 漠北之战发生于中国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战略目的是捣巢合围单于。漠南、河西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率部远徙漠北,仍不断攻掠汉朝北部边郡,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军。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

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

战争结果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西汉亦损失兵力数万人,马10万余匹。匈奴左右两王所部主力几乎全部被歼。伊稚斜单于因与兵众失散十余日,以致于被误认为战死沙场,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十几天后伊稚斜单于复出,右谷蠡王乃去号,匈奴王廷的混乱与狼狈状态由此可见其严重。由于大批有生力量被歼、大批物资丧失,匈奴单于不敢再在大漠北缘立足而向西北方向远遁,因而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如果说漠南之战后匈奴单于移王廷于漠北还可以看作是一种战略转移的话,那么,漠北之战后的“漠南无王廷”则标志着匈奴势力大范围的退缩。此后,双方暂时休战,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得到解决。

二、 战争是唐朝灭东西突厥的战争下面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唐灭东、西突厥之战(620年-657年)是7世纪初唐时代同突厥两个汗国东突厥和西突厥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主要的战役和事件有五陇阪之战(624年)、泾阳之战和渭水之盟(626年)、定襄之战(629年)、阴山之战(630年)、庭州之战(651年)、唐灭西突厥之战(657年)等。战争期间,唐朝由开始的安抚和防御转为进攻,加之突厥内部的分裂和内乱,唐朝分别于640年和657年彻底击败东、西突厥,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导致了突厥汗国的灭亡。唐朝在原东、西突厥领地分别设立都督府和都护府。战争结果,东突厥臣服,西突厥战败。

三、是隋朝对突厥的战争。

隋与突厥之战,是隋朝对突厥的防御战争。隋朝最后与突厥的战争胜利后,得以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战争结果

突厥分裂东西,分别归降隋朝。

四、 是秦朝和匈奴的战争

秦攻匈奴之战又称北击匈奴,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的大军攻占了河南地(今内蒙古境内位于黄河干流以南的河套地区)、占据阳山(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设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孟家湾),并将秦、燕、赵三国原筑的长城加以增修,建立起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使之成为了中原汉民族二千年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要塞。战争结果秦朝胜利。

在古代的时候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战乱不断,但我想说他们其实真正打起来的没几次,为什么,因为在那时游牧民族因为土地贫庸,气候恶劣,人口数量少,固定居住点少等原因,导致了他们的食物数量稀少,所以他们就对农耕民族发起了侵略战争。而农耕民族因为如果要去攻打游牧民族需要耗损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会导致国势衰弱,并且就算攻打了游牧民族,他们哪里土地平庸,气候恶劣,对农耕民族来说毫无帮助,反而会连累他们,所以就一直没打。但到了后来他们想打了却成功不了是为什么?那是因为游牧民族他们全是轻骑兵都在平原上作战,拥有极高的机动性,并且他们不带一点辎重,他们全靠抢夺。他们还有一点优势就是,他们打农耕民族打的是歼灭战,但农耕民族因为对方机动性太高所以只能打击溃战,这是他们的一大致命弱点。

他们在当时精神上也是有冲突的,那时游牧民族他们的思想是强者为尊的思想,是可以随便向领导者发起挑战的,而农耕民族他们是以一种皇上就是一切的思想,是不能对皇上不敬的,也不能篡位的。这也是他们的一大矛盾点。

最后我的出的结论是游牧民族为了食物而攻打农耕民族,而农耕民族则因为被游牧民族所攻打被迫做出防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