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国学文化

为政篇2.4|这是孔子最有名的一句话,2000年后的人也逃不掉。

2019-05-06  本文已影响14人  国学研修张亮

为政篇2.4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亮言:

这是一段家喻户晓的话,导致我们现代人也无可避免的用这段话做尺子来对照自己。

年龄到了三十岁,就拷问自己有没有立起来,房子有了嘛?事业稳健嘛?车是多少钱的呀?到了四十岁,发现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很大,还有很多的疑惑不知道;一转眼到了五十岁,儿女终于都养大了,结果发现半辈子都过去了,自己这辈子好像没有做成几件事。

我们如果现在问孔子,“你的这一生的履历,我们可以学习嘛?”,孔子只会讲,“你看呢?”,因为人和人的情况不一样嘛,有的人出生在富裕家庭,可以去做地主家的傻儿子,有的人就出生在贫穷的家庭,从小就要为家里的生计做打算。有的小孩天资聪颖,学习东西很快,有的小孩就是不聪颖,学东西就很吃力。

但孔子讲出来他的一生,他是希望用他的履历来向我们说明,人生是分不同的阶段的,你要有这样的一个构想,不然很容易混日子。我们讲手中的钱要学会打理,或者叫理财。人生何尝不需要呢?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是指得十五岁才开始学习嘛?也不对,如果孔子十五岁才开始学习,那孔子也难以成为孔子了。我们都知道孩子童年的教育是很重要的,这个叫童子功,所以古时候的教育从孩子五六岁就开始让小孩背诵,无论懂不懂都先背诵,因为年龄大了,你很多东西就是背不过了。孔子十五岁的时候,是立下了做学问的志向,人生算起来是很短暂的,如果你年轻的时候没有确立志向,等到年龄大了才开始立志,其实就等于你年轻的时候被荒废了。我们讲一个人大器晚成,他不是指一个人立志很晚,而是指他最后成功的很晚。因为人的机遇不同,你无法判断你什么时候才能做出成绩,但如果你能提早的确定了志向,那有什么不好呢?等于你已经提前走在理想的道路上了。

三十而立,是什么呢,是对自我志向的不怀疑,

四十不惑,哪里能不惑,而是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可以自己单独撑起来一滩事业了,不用再问这个怎么弄呀,那个怎么弄呀而已。

五十知天命,五十其实是一道坎,人过五十天过午,50岁如果可以继续往上走,那就一跃龙门,如果50岁觉得自己还是稳定一些比较好,那基本就是定型了。人不一定是非要向上走不可的,人也可以停止呀,不一定非说向上走的人就了不起,说不定跌得更惨。能懂得审时度势,功遂身退才了不起。

六十耳顺,六十为什么耳顺呢?因为经过几十年的风浪,什么事情都看的太多了。就比较沉得住气,发觉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影响到自己的。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里也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既要从心所欲,又能不逾矩,孔子一生对礼教的规矩很是在乎,他的传人曾子更是重视。这是儒家的优点,我们看到封建王朝2000年,能够人人尽本分不逾矩,都是儒家的功劳。但我们要明白,任何一家的思想和学说都是人提出来的,为的都是解决社会运营发展的问题,只要是人提出来的,就会有可考量的地方,只要是社会运营发展变化了,那他所需的思想和学说也会变化。

所以希望大家是跳出孔子学孔子,这样才不至于我们一直在古人的逻辑环境下绕圈。我这么讲不是说孔子不重要,孔子有问题,而是我们更要看到事情的本质,我认为孔子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开创了儒家学派,开创了有教无类,他为他的学说周游列国十四年,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达不到的境界。我们跳出孔子看孔子,是为了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楚,借助圣贤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而不是孤立的,形而上的去研究孔子的学说。

谢谢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