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方”“十剂”
2023-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莫自闲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64972/0d1fd2aa6c8d4564.jpg)
“七方”和“十剂”是中国传统医学方剂分类的一种方法。所谓“七方”是指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七种;所谓“十剂”指的是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
“七方”的正式提出是在金朝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中,但其渊源可追溯到《素问·至真要大论》,其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又说:“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十剂”一般认为最早是由北齐名医徐之才在《雷公药对》提出来的,但也有人认为出自唐朝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因其有“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此十种者,是药之大体”的说法。宋金时,成无己便在《伤寒明理论》中提出“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剂是也。”至此“十剂”之说正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