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书评书评读书

忙忙碌碌累了,不妨坐下来和他一起,喝喝茶聊聊天

2018-05-17  本文已影响31人  蜗牛与黄鹂鸟2017
汪曾祺的画

一直记得,高中时有篇课文叫《受戒》,文中有处这样写着:“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这段心理描述虽用字平平,但表达出来的感情却非常丰富细腻,当时就把我也饶的痒痒的,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这位作者便是汪曾祺,他的老师沈从文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文字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态度,有思想也有文才!”,贾平凹更是称他是一文狐,已修炼成老精。

在我心里,汪老就是个老顽童,吃喝玩乐样样行,他是真正懂得“把苦难变成美好,化悲伤为力量”,把生活过成诗一样的美好惬意。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汪老被下放去种马铃薯,竟然苦中作乐,认真研究起土豆来,最后竟写出了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

汪老的一生可谓曲折坎坷,高中时曾被拉去听蒋介石训话,大学时就读西南联大的中文系,师从沈从文,新中国成立后曾被划作右派下放过,“文革”时又被关进过“牛棚”。尽管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在最新出版的汪老著作——《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的腰封上,他便这样写道: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这本书的结构排版很不错

《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这本书是汪老身前的作品集合,我在另一本以汪老名义出版的《一定要,爱着点什么》书中曾看过一些一样的内容,但就阅读体验而言,《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会更好。整本书的谋篇布局很不错,结构顺畅,分类明确,排版疏朗,读来一气呵成,意犹未尽。

汪老博闻强识,见多识广,情趣广泛,对画画、书法、戏剧和民间艺术都有深入的专研,既会做菜,又会作诗,所以阅读他的著作还能学习到很多的知识。我在阅读汪老的《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这本书时,便受益良多,收获颇丰。

比如在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时,仿佛汪老在给我们上生物课,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的习性特点,比如山丹丹、绣球花、腊梅、云南茶花是长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怎么用水缸养荷花,如何种出又多又大的葡萄来等等,内容生动有趣,读来津津有味。

读后半部分时,则又像是跟随着汪老回到了一九三八年的西南联大,坐在讲台下,时而跟着沈从文先生学小说创作,时而聆听闻一多先生畅谈楚辞唐诗和古代神话,时而又跟着金岳霖先生学逻辑等等,每节课都那么的丰厚饱满,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我们就跟随着汪老的文字,看看花鸟鱼虫,聊聊西南联大老师们的逸闻趣事。

一、花鸟鱼虫

汪老在书中介绍了很多花鸟鱼虫,大多数我都不知道,于是从网上找来图片,一一认识,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那么可以边看以下的图片边阅读哦!

(一)花的世界

1、山丹丹。山丹丹过一年就多开一朵花。所以从开花朵数可知它多少岁了。好像看树的年轮便可知树龄一样。

山丹丹

2、枸杞头和枸杞叶。 广东人说的“枸杞”一般指的就是枸杞叶,枸杞则叫“杞子”,他们喜欢吃枸杞叶,比如枸杞猪肝瘦肉汤, 枸杞叶清香,可祛除猪肝的腥味,且有清凉降火和明目养肝的功效。而北方人说的“枸杞”就是枸杞的果实,就是那种可以入药的红色的小果实。汪曾祺的家乡叫做狗奶子。

枸杞叶 新鲜的枸杞

3、菖兰。菖兰有很多种颜色,都很好看,春节时广东花市上很多,当地人叫“建兰”。

菖兰

4、美人蕉。现在很多地方在路边、公园或小区池塘里种植美人蕉,作为观赏性植物。

美人蕉

5、波斯菊。它的照片经常被拿来做屏保或壁纸。

波斯菊

6、绣球花。南方不常见,第一次在花店看见时便爱上了,它的花色、花形和花名注定了它将成为新娘手中的捧花,花团锦簇,美丽如云,中间的那一点好像珍珠。汪曾祺在书中写道,云南叫“粉团花”,民歌里又把好看的女孩叫做粉团花,真是在合适不过。泰山人喜欢用残茶来养绣球,且养得很好。

绣球花

原产地:原产中国的长江流域、华中和西南以及日本,欧洲则原产于地中海。汪老在云南和泰山见过很多绣球花,这两个地方分别属于我国的西南和华中,果然如此。

7、木芙蓉。我的家乡有很多木芙蓉,早上看还是白的,到了晚上就变成红的了,总觉得很神奇,有些花朵比两只拳头还大,竟有牡丹的风姿。木芙蓉的树皮很柔韧结实,剥下来撕成细条,打成草鞋穿很舒服。而且耐走长路,不易磨破。

木芙蓉

8、皂角。既可以用,洗头洗脸润滑,又可以吃,皂角米晶莹剔透有嚼劲。腾冲有道甜菜是冰糖皂角米,有润肠通便,润肤养颜,提神补气等功效 ,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皂角米的来源 成熟后的皂角

9、紫穗槐。 花:清热,凉血,止血。 紫穗槐叶量大且营养丰富,含大量粗蛋白、维生素等,是营养丰富的饲料植物。 紫穗槐枝条柔韧细长,干滑均匀 , 是编织筐、的好材料 。

紫穗槐

10、珠兰。花香浓郁,可用来熏茶, 花和根状茎还可提取芳香精油。

珠兰

11、天竺果。黄腊梅中嵌几粒天竺果,确实好看。

天竺果

12、秋葵。秋葵白灼,蘸着酱油吃,非常鲜美。

秋葵的花与果

13、秋海棠。 秋海棠又称相思草。 法国人则将秋海棠视为真挚的友谊。欧美花语组合认为秋海棠是亲切、诚恳的意思。 革命志士秋瑾很是喜爱这种花,觉得自身的气质与秋海棠略同 ,曾作诗:“ 栽值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藉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

秋海棠

14、爬山虎。厦门有很多爬山虎,BRT桥下,房子墙壁上,树上、栏杆上都有它的身影。它的生命力强,长成一片,自成风景。

厦门BRT下的爬山虎

15、云南茶花。我们家乡的茶树有两种,一种是结茶籽榨茶油的,开花小;一种是采摘嫩芽做茶叶的,开花大些。但跟云南的茶花比,那就小得多了。

云南茶花

16、腊梅。汪曾祺家乡把白色的腊梅称为冰心腊梅,檀心的叫“狗心”,而实际檀心的更名贵。

腊梅

17、叶子花。也叫三角梅,花的质感与叶子类似,我见过的颜色有大红、粉红、紫色、粉紫、白色,造型多变,可爬在墙头,攀附在其他树上,也可做成拱门,叶子花太单薄不好看,要花团锦簇的才好看。

一路繁花相送

18、紫薇。“还记得大明湖畔的紫薇吗?”,美名配美花,紫薇花色有正红的、粉紫的、粉红的、白的。唐朝的中书侍郎即为紫薇郎,白居易曾做过中书侍郎,曾诗云:“紫薇花对紫薇郎”。宋朝叫它为“不耐痒花”,因为用指甲搔搔树干皮肤,它就会抖动枝叶。现在也有很多地方叫它“怕痒痒树”或“痒痒树”。花期长,甚至下雪天还在开花。

紫薇花

19、菊花。.菊花品种多,各种颜色,有黄的、紫的、红的、粉的、白的、以及嫩蚕豆似的绿色。各种形状,有平瓣的,卷瓣的,管状瓣的。老北京人管菊花叫“九花”。大概是因为菊花开在农历九月,代表着九月九重阳节。

绿菊

20、虎耳草。《边城》里翠翠梦中飞去采摘的草,也是作者沈从文先生喜欢的植物。

虎耳草

(二)鸟兽虫鱼

1、独角牛。

独角牛

2、磕头虫。

磕头虫

3、蝈蝈。 早在2500年前的诗经中便有它的记载。

蝈蝈

蝈蝈属杂食性。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黄豆、白菜、油菜、胡萝卜等为植物类。蝗虫、蝉、黄粉虫等为昆虫类。玉米粉、黄豆粉、南瓜花等为杂食类。

全国各地都有大小不等的蝈蝈市场,其中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山北乡是全国最大的蝈蝈批发集散地,山东的济南市也是蝈蝈的大市场,各大城市也都有鸣虫市场。近几年每只售价都在5元左右,在冬季蝈蝈售价从5元至上百上千不等,有些特膀的上千上万的也有不少。养蝈蝈的容器也从以前草编的到上千上万的象牙不等。

4、蟋蟀。就是蛐蛐,山东的宁津县的蟋蟀最为有名,常获冠军。

蟋蟀

5、纺织娘。与蝈蝈有点像。

纺织娘

6、螳螂, 亦称刀螂 。螳螂的头可以四面转动。关于它,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拳。

螳螂

7、琥珀。现在的琥珀大多都是人造的,里面的动物虽然完整,但缺少生气,不如大自然中偶然形成的生动有趣。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琥珀

8、画眉。遛鸟的多为画眉,画眉的学习能力强,声音可塑性强,它本身的声音也好听。

画眉

9、布谷。鸟声为“布谷布谷”,谷雨播种时常见。

布谷

10、麻雀。麻雀常见,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就是麻雀。

麻雀

11、雁。“雁不栖树”,因为雁和鸭鹅一样,脚趾是不能弯曲的,抓不住树枝,百灵也是如此,所以有俗语“赶鸭子上架”

大雁

12、天牛。我们小时候也常捉了天牛来玩,数它触角上有多少个结节,便可知它有多少岁。大多数天牛都是绅士,有些也会咬人。

天牛

以上大部分的动植物,其实我们都曾见过,但是不知道名字,也没留意研究过它们,所以不知道它们还有这样那样的有趣特点。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看来,我们要擦亮眼睛,用心观察,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二、跟着沈从文先生学写作

知道沈从文是从《边城》开始的,后来查资料,得知他只读过小学,就自学成才,用一支笔便打下了一个天下,在文学和历史文物上都建树颇深,令人肃然起敬。

汪老在西南联大时师从沈从文先生,从他那里学来很多写作知识,用心观察他俩的作品,会发现他们的文风接近,都有种田园式的浪漫主义情怀在里边。沈先生教学生们写作的要义主要以下几点:

1、耐烦。沈先生说的“耐烦”意思是做事要锲而不舍,不怕费劲。他本人只读过小学,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却能够成为一个“多产作家”,靠的就是“耐烦”二字。沈先生写《边城》时,和巴金住一起,他们俩每天不停的写,巴老在屋里写,他在树荫下的小桌子上写。有时夜间写作,竟写到流鼻血晕倒,第二天才被人发现。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的写,才能每个月都发表几篇小说,每年出几本书。

不可否认,写作是有技巧的有方法的,但真正要成为一位作家,那还是“要算耐烦”。方法再多,不去用也是没用。没有方法,坚持写写写,可能还能发明新的方法出来。沈先生“耐烦”的写作后,便发明了一种“文白夹杂”的独特沈从文体。

2、要贴着人物来写。汪老在书中解释,这句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

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而且,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相协调。写农民,叙述语言要接近农民;写市民,叙述语言要近似市民。小说要避免“学生腔”。

3、对比借鉴,向他人学习。沈先生很少出命题作文给学生写,一般是让学生自由创作,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然后点评,在每个人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并介绍你看一些与自己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让学生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再对比自己是怎么写的,找到问题所在,借鉴学习,有所进步。更难得的是,这些借鉴的书都是沈先生自己找来,带给学生的,真正是一位用心良苦的好老师啊!

4、争取发表作品。沈先生不但会耐心帮学生修改稿子,还会帮忙把其中写的较好的寄给相熟的报刊,争取发表。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从物质上,可以帮学生挣得一些稿费,改善生活;二从精神上,可以鼓励学生再接再厉,精进写作。

虽然我们没有沈从文先生那样的老师,但幸而我们所处的年代好,有非常好的知识变现网络平台,我们可以自己把文章发布上去,好的作品自然会吸引来伯乐,签约变现。

沈从文先生

沈先生的人生比汪老还要苦难挫折,曾被“左翼”分子骂得自杀,被迫放弃文学转而专研文物。但照片中的他多数都是笑眯眯的,他总是用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副挽联: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三、闻一多、金岳霖和赵树理

清华北大迁往云南路上,闻一多先生留须立志,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这像是骂蒋介石时穿的那件高领窄袖的旧夹袍

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教三门课程:楚辞、唐诗、古代神话。他的课上可以抽烟,讲楚辞非常深入;古代神话更是“叫座”,很多人慕名而来,穿过一座昆明城,只为了听他的这节课。他讲唐诗的方式很特别,将晚唐诗和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一起讲。

读到这里,是否很想回到那个时代,亲耳听听他讲课啊! 所幸他有个爱做笔记的学生郑临川,把他上课的内容都记录下来了,并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的书,有机会一定要拜读。

赵树理是个人才,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了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是"山药蛋"派文学的创始人(山药蛋即土豆)。他写稿不打草稿,痛恨别人把他文章中的“你”改成“妳”字。他有着农民式的幽默,即使抨击时事,也往往用幽默的语言说出来,这却给他带来了灾难。文革时期,他被押着游街示众,被打断了三根肋骨,又在批斗台上被推下,跌断髋骨。最后含冤逝世,终年64岁。

赵树理先生

知道金岳霖先生,是从某篇写林徽因的文章开始的,文中说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岳霖请大家吃饭,人到齐后才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原本以为是野史,不太相信,但在阅读《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时,才知原来真有其事,而且这个故事就是来自于汪老所写的“金岳霖先生”一文。

金岳霖先生

金先生眼睛不好,所以常年带着一顶帽子。上课时没有点名册,叫学生回答问题时便说:“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一时间,西南联大女生穿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金先生是个快乐的单身汉,他有一只很大的斗鸡,能把脖子伸到饭桌上来,和他抢饭吃。金先生还经常拿着大石榴去和孩子比赛看谁的大,输了便把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金先生在西南联大有门选修课——《符号逻辑》,上课的人很少,只有一位叫王浩的学生积极突出,有时上着上着,金先生会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师生二人的对话。王浩师承金先生,后来成为了国际知名学者。

汪老在书中感叹说:“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这大概是所有做老师的心声吧!而要教出好学生来,首先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总结沈从文金岳霖等人,就能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一是对工作、学问热爱到痴迷的程度;二是天真如孩童,无心机、少俗虑,对生活充满兴趣,积极乐观。

这些特点其实汪老身上也有,不过他痴迷的是人间烟火。作为老烟民,在本书的“烟赋”一文中介绍了我国抽烟的发展历史和烟的品种分类;作为资深饕餮,从北到南,从东往西的美食他都吃过,他写的美食,常常让人对着书本便垂涎欲滴了。在《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中,汪老提及的美食有:

1、枸杞头:采摘枸杞的嫩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

2、瓜子豆腐:新鲜南瓜子去壳磨细,然后像点豆腐一样“点”出来的南瓜子豆腐,色白带浅绿,入口清香。

3、冰糖皂角米:皂角蒸熟,晶莹透亮,嚼起来又韧劲。有 润肠通便,润肤养颜,提神补气等功效 ,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但性凉利泻,要少吃。

5、“奶奶哼”香瓜:绵软,奶奶一边吃,一边“哼”,所以叫“奶奶哼”。

7、芭蕉叶蒸豆腐:用芭蕉叶包着豆腐和碎肉、香料,蒸熟即可。

8、苦肠是牛肠里没有完全消化的青草。傣族人生吃、做调料、蘸肉,是难得的美味。

9、西南联大--昆明美食:新亚饭店的过油肘子、东月楼的锅贴乌鱼、映时春的油淋鸡、小西门马家牛肉馆的牛肉、厚德福饿铁锅蛋、松鹤楼的腐乳肉、“三六九”的大排骨面。

关于昆明吃食,汪老写的打油诗:

重升肆里陶杯绿,饵块摊来炭火红。正义路边养正气,小西门外试撩青。人间至味干巴菌。

汪老也常常如孩童般天真可爱,阅读本书时,我就常常被他逗得哈哈大笑,比如下面的这几句话:

有一家有一颗天竹,结了那么多果子,简直是岂有此理!而且颜色是正红——一般天竹果都偏一点紫。

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芒市、盈江的一品红长成一人多高的树,绿叶少而红叶多,这也未免太过分了!

如何?有没有被汪老和花草树木较劲的语气萌到呢?反正我是已被这可爱老头圈粉了。

生活也不总是这样快乐的,受过的苦难不是想忘就能忘掉的。在“泰山片石”中,汪老这样写道:

“承认伟大的人物确实是伟大的,尽管他们所做的许多事不近人情。他们是人里头的强者,这是毫无办法的事”。

“反右斗争”、“文革”,这些都是伟大人物曾做过的错事,伤害到很多无辜的人。

但面对曾经受过的不公正对待,汪老没有愤世嫉俗,而是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更进一步的安于微小,安静的做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他评价恩师沈从文说“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这何成又不是他自己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