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欣赏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你
又到9月,是夏天的结束秋天的开始,是好看的晚霞带着缱绻的风,是数着星星谈着天的时日。
虽然贴着30+老阿姨的标签,我的很多朋友们,问我是怎么做到自信的?是不是生下来就这样?我于是回想起年前少是的画面:那一年我刚刚转入新的初中,新的学校是很有名的重点学校。新的环境、新的同学让我很不适应,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我考的分数很不理想,初中班主任正好是我的数学老师,他让我把我的家长叫来,我父亲于是到了学校。
我坐在教室偷偷的观看班主任老师与我父亲交流,父亲眉毛微蹙着,不一会儿我爸就把我带回家了,坐在车里不知道怎么地突然我大声哭了出来,年少的敏感和委屈就像一根琴弦不经意弹拨就断了,我父亲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紧紧的搂住了我的肩膀,那一刻,无声胜有声……
对于父母甚至上一辈的教育,所有的教育模式都是一种默契的传承,我们的父辈都是非常辛苦,我在想,那些天生赢弱、内向、敏感的灵魂,就真的很难被发现、尊重吗?
这种性格的人最终的命运似乎只有两种:要么一直弱下去,低到尘埃里;要么突破自己,野蛮生长。
于是,我很幸运,成为第二种。
我从小就生长在机关大院里,我的童年是属于穿着三条厚厚的毛线裤走路都会摔倒的女孩子;在所有院子里小孩都学会了自行车的年纪里我仍然没有学会;我小时候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去妈妈工作的库房里看书,一本又一本。胆小、内向、敏感的我小时候只有两个玩伴,她们的名字我会记得一辈子。
是妈妈精心帮我扎好一圈又一圈的蜈蚣辫,然后父亲踩着28的单车送我去学琴的童年,爸爸背上背着我的琴,我坐在前面,落日的黄昏把我们的影子拉的老长。
教我学琴的老师每次检查我的作业时,戒尺重重的打下来的瞬间,我手心里的汗,我知道他不喜欢我这样的学生,每次演奏我都偷偷的坐在最角落的那个,那种属于弱者的羞耻感,笼罩在我这个内向的孩子身上,犹如一个咒语。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会问自己?我是谁?我真的什么都做不好吗?我不想做一个这样的人!
儿童对自己的性格是有感知的,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接受自己的缺点,相信自己的独特性,找到属于自身的发光点。
有了这个发光点,人才能由内而外地站起来。对孩子来说,最大的摧毁恰恰在于:成年人将他们当做一个观赏品,当众点评他们的性格,预言其人生。
家里人估计都没想到,我长大竟会是那个气场很强,最自信、最义无反顾的小孩。
2006年,就因为我妈一句“就你,捡垃圾都不会有人要你”于是我背上了行囊去了远方。一个礼拜搞定工作,面试的陈生因为长的与我的父亲很像,所以我决定留下来。
86家供应商,遍布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泰国,香港同事让我追的第一个单就是打电话给泰国,于是我心里暗暗下决心出国的第一个国家就是泰国(30岁那年做到了)。
可能是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性格,错了又怎么样?跌倒了又怎么样?你看,每一个生性敏感、不服输的孩子,生命力都是难以预估的。
第一次被人欺负面红耳赤据理力争当面开撕;第一次因为工作太累澡都没洗倒头就睡;第一次因为别人追不到的单我却单独搞定了;第一次站在公司会议室里演讲我的跟单经验;你看我是不是你们千千万万的里的那个最普通的我,我什么都不懂,但是不要怕,我们还年轻,去经历,去后悔这才是人生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只是出于种种的原因,我们在各种声音里失去了判断,忘了一个事实:性格本无好坏,最棒的和最差的,往往肇始着同一个元素。那个最让我们羞耻的弱点,也最有可能让我们脱颖而出。
真正的成功,是让别人尊重你的独特性。找到自己的发光点,挖掘它最有可能产生的价值,证明你活法的合理性,这才是人格的胜利。事实上,只有自身具有独特性的人,才能够欣赏、保护他人的独立性。很多年很多年后我才意识到我是非常幸运的拥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原生态环境,有些人可能要用他这一辈子去治愈他不完整的原生态环境。
但我知道受限于物质文化条件。只有当社会成熟到一定的程度,教育才能实现其本质,不再仅仅是书本知识,而是更完善的教育精神独立人格,落实到每个你我普通人身上,以及每个原生态的家庭里。
傅首尔曾说过:我人生最大的遗憾是在自己的少女时代不觉得自己漂亮。到38岁的时候,她从镜中看到笑得如此灿烂的自己,觉得好美。为什么你总是误会自己瘦下来就会漂亮呢?所以我们在别人眼里重要吗?每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子在年轻的时候大概都会有容貌上的自卑。你看,我就是那个笑起来很美的菇凉。我努力健身、保持阅读,热爱一些美好的事物,一生热烈而坦诚。
晚霞很美所以,每个长相平平的你,一旦你停止羡慕别人,开始学会欣赏自己了,在这个世界让你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你,你会觉得,老娘天下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