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读书笔记

以德报怨对吗?

2019-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做自己的思想家

记得论语里面曾经有一个场景是这么描写的,说孔子的弟子问孔子说,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回答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所以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以直报怨”,我理解的意思就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意思。

      其实在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当中,说到的:“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难道这个与孔子的意见是相反的吗?非也非也。我理解的这一章当中与孔子的观点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孔子和老子都是描述的人的一种至高境界,这种境界其实已经抛弃了是非曲直对自己的束缚,整个人都抽离出来了,客观冷静的看待所发生的一切,这样才能真的做到自己所认为的那个对的反应,其实德也好,直也罢,不过是自己当时应对的内心写照罢了,佛家说过,如果内心有佛,看什么都是佛,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既然都无对错,那么可能用“直”来抱怨的比用“德”来对待的人更加理性而已吧,呵呵,这也是句玩笑话罢了。

      其实我们生活当中出现过很多的“以怨报怨”的行为,我们统称为“报复”吧,尤其是当下发生的瞬间,其本质就是人不能遏制住的本能情绪,人如果依靠的是本能情绪应对周围,那么就很难避免冲突和怨恨,要不怎么说人是高智慧的生物体,其根本就是因为人类拥有的是“智慧”,而不仅仅只是本能,所以我们除了用肉眼去看这个世界获得信息之外,还需要懂得用“心眼”去观世界。其实真正的世界观是通过自己的内心感悟获得的。

        而要做到用自己最正确的内心去反应当下的那个瞬间,还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树立正确相对长远的做人修炼目标,我的目标就是在3-5年之后能改变自己的脾气性格,能让自己更加的柔和,性格特征里面具备有和蔼、亲切、幽默、善听等多方面的特点,那么为了这个目标,我可能就会时常提醒自己的大目标,而忘记眼前的这些小事情,所以让自己进入到一个“无心”的状态,那么既然是“无心”,自然也就是无争了,所以报不报怨,跟自己的格局观还是有密切关系的哦。

      总之以怨报怨就会得到冤冤相报何时了的结果,所以无论是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只要自己的内心是真诚、善良、舒适而美好的,那么就是对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