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样的生命,却没有绽放出花一样的美丽:反思缪可馨之死

2020-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语文亦国学

      又一个孩子自杀了!

      疫情到现在,已经有好多个孩子自杀了!

每一次事情发生之后,总会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各路专家与“砖家”,各种有恶意的闲人与无恶意的闲人议论纷纷,发表各种各样的看法。每一次看到这样的消息,我总是心情沉痛,所以,一次又一次我打开电脑,想写一点什么,有很多次我真的写了,都写了上千的文字了,但最后还是删除了。然而,这一次我还是忍不出又写了,并且还真的把文章发到我的公众号上去,因为在各种评论文章之中,我看到了惋惜,看到了谩骂,看到了愤怒,看到了各种各样分析悲剧产生原因的文章,但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我没有看到一篇文章能从“根”上去找原因。也许有吧,只是我没看到;也许是我知识上的缺陷,我太自以为是了,没有读懂他人的文章。好吧,作为一名老师,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一说我的想法。我希望我的文章能唤起哪怕是几个人的注意,那它的价值就有了。

网上很多信息说,那位袁老师收受家长礼物,在外面办培训班等等,到底是不是,我不了解真相,就不发表评论,相信官方一定会给一个客观公正的结论。但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人,包括有一些说自己也是语文老师的同行,他们认为都是因为袁老师业务水平不高,给那篇作文不恰当的评判,伤了孩子的自尊,从而导致孩子自杀。我不为袁老师作任何的辩护,我只想像有些网友所说的那样问一句:相信被袁老师这样批评的孩子不只一个,很多人上学的时候都被老师责骂甚至体罚过,为什么他们没有自杀呢?

我清楚地记得,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分数的加减法,数学老师要我回答一个题目,结果我答错了。老师没有批评我,让我坐下了。等我坐下后仔细一看,我发现那道题目其实我做对了,只是回答的时候看错了答案。于是我举手,告诉老师事情的真相。结果,老师让我伸出手来,用教鞭打了我的手,很痛。他一边打,一边很严厉地说:“看你下次还看不看错!”我哭了,回家还跟父母讲了,但父母说,人犯错误了,就应该承担一定的后果;这是老师让我长记性,告诫我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从那以后,哪怕是打草稿,我都写得工工整整,班上很多同学做的作业还不如我的草稿纸写的工整。

如果按照现在很多人的观点来评价,如果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估计这样的老师要被骂死了,肯定要给他扣上“师德有问题”“不配为人师表”的帽子;而如果有学生因此而自杀了,那老师肯定就万劫不复了:孩子回答问题错误了,你不打,连批评都没有;孩子都“知错就改”了,你竟然还要打他,还罚站,哪有这样的老师?但说实话,从那时到现在,我都感谢这位老师!

再说回这位袁老师。他的评语是导致孩子自杀的根本原因吗?

树枝被压断了,最后一片落下的雪花要负主要责任吗?

已经牺牲了多少孩子的性命啊,可惜,多数人都把孩子自杀的主要甚至全部原因归结于生前那个体罚过他、责骂过他的人!不同的是,如果体罚、责骂他的是老师,这事就会引起强烈关注;如果体罚、责骂他的是孩子的家长,这事就不会引起多大反响。这样下去,只能是一种后果: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家长和老师)不敢管教孩子,而孩子心理也会越来越脆弱。他们躲过了中小学,却不一定能躲过大学,比如那位因为作弊被抓且被通报而自杀的大学生。

我以为,除了极少数特别恶劣的情节之外,比如被侮辱强暴,那些因为师长的责骂、体罚而自杀中的大多数孩子,主要是因为逆商严重欠缺。

虽然乐观地说,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盛大节日,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一个又一个在本该是最美丽的时候选择了死亡?而另外一些孩子虽然不是自杀,却杀了人,他们的青春之花也等于死亡了!

他们的心冰冷了吗?可他们本来应该享受温暖啊!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的心慢慢变得冰冷?遭遇校园暴力?父母、老师、教育主管部门干什么去了?到底要牺牲多少个孩子的性命才能引起你们的注意?当别人家的孩子表现优异的时候,你们知道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但这毕竟不是什么悲剧。可是,当别人家的孩子生命过早凋零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在认为那只是“别人家的孩子”,你的孩子一定不会?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死亡降临了,撕心裂肺时才知道后悔?甚至,撕心裂肺之后又是否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的心如此脆弱吗?

被父母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被老师暂扣了手机就寻死觅活,被人嘲笑了几次就万念俱灰!“这孩子平时活泼开朗,爱说爱笑,怎么就因为这么点事而自杀呢?”是啊,怎么会这样呢?被批评了又如何?被师长打几下又如何?考试作弊被抓住了又如何?平时表现得活泼开朗的孩子怎么会如此脆弱?可是,父母们,你们在乎孩子的智商,在乎孩子的情商,可曾在乎孩子的逆商?

孩子当然是父母的宝贝,但孩子不该是温室里的花朵啊!没有“吃过亏”,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孩子,其抗挫折的能力又如何能提高?

逆商是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知道逆商的人应该很少,能主动去培养孩子的逆商的父母就更少了。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没有着落的情况很少见了,客观环境上,孩子们从小就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而现在的父母再也不像六七十年代的人了,不管是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都把他们当成一家人的中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就算有一丁点的困难,也都是家长冲在前。生活条件优越,自我感觉超好,一切顺风顺水,孩子们的逆商怎么可能高?于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遇到一点问题就走极端:要么自己去死,要么搞死别人!从小没遇到挫折,当遇到挫折时,他们怎么能承受得住?从小没有人教他们怎样去面对苦难,当苦难降临时,他们怎么知道如何解决?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孩子遭受了挫折、委屈,就会因为失去信心而自卑,就会留下心理阴影。于是,当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有的家长就出面去“教训”别人的孩子;如果孩子被老师批评,甚至被老师“体罚”了,家长们就不依不饶,恨不得把老师整臭、整死。于是,滑稽的事情出现了:教育部下红头文件,规定老师有权批评学生!批评都不能,更何况“体罚”?于是,当孩子哭着告诉家长,老师今天批评他了,老师今天打了他一巴掌等等,有些家长就纠集一帮人冲到学校,恨不得把当事老师置之死地。今年教育部出台了所谓“教师惩戒权细则”,可是,老师严格按照规范来惩戒学生之后,学生就一定不会自杀或者杀人?我们的教育啊,一直在“打补丁”,补“BUG”,而这,当然是在牺牲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之后的。我想说的是:孩子遇到挫折、打击了,心理是有可能留下一些阴影的;可是,光明是可以照亮黑暗的啊!倾听、沟通、安慰、鼓励、教育他如何面对挫折等等等等,都是可以照亮黑暗的啊!信心受挫,可以帮助他重新竖立啊!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就慢慢提高了,慢慢也学会了应对各种困境,于是,他们的“逆商”就高了。

让孩子一直躲在温室里,当风雨来临时,他们怎么经受得了?当教师们再也不敢惩戒孩子之后,孩子们真的会从此幸福了吗?离开了校园呢?谁还会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呵护”你的孩子?

从2004年先后杀害四名同学的、曾经的“省三好学生”马加爵,到2011年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弑母的汪某某,到今年杀了人的“中科院的研究生”,到最近杀死老师的高中生,到不断上演的自杀的中小学生、大学生,一个又一个孩子自杀了,或者杀人了,他们的青春之花彻底凋谢了!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消息层出不穷,但还是有好多人高昂着头颅,意识不到身为教育者的错误,仍然把悲剧的根源归罪于外在原因:“如果他不嘲笑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怎么会杀他?”“如果老师不当众批评我的孩子,他怎么会自杀?”“如果老师不没收孩子的手机,他怎么会杀人?”“如果……”

雪崩了,所有人只责怪最后一片雪花!这是最大的笑话!这是最大的悲剧啊!

到底要牺牲多少的性命,才能唤醒麻木无知的灵魂?!救救孩子!救救孩子!救救孩子!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更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郭青松,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浙江省徐桦君名师工作室成员,学科带头人。至今已有超千篇教育教学类文章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语文世界》等三十多种教育报刊上,或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得各类奖项,累计字数已过百万。是《创新作文》等多种教育报刊的“特约编辑”,《帅作文》《中学生阅读》等数家教育报刊专栏作者,《新作文》杂志封面人物,《作文指导报》终身编委。在《杂文报》《嘉兴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多篇文学类文章。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三项,参编或主编十多种教辅用书,出版专著《我给儿子讲唐诗》一本。辅导学生数百人次在“语文报杯”“雨花杯”等全国性的作文竞赛中获各类奖项,指导学生在多种报刊上发表数百篇文章。多次荣获“指导老师特等奖”“全国百佳文学社指导老师”等各类奖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