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原生家庭如何被反塑造?
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烙印,去开始成长的历程;我们一生都是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缺憾,去寻找、修补和愈合。
我们期待直到某天,遇见那个人……
可并非所有人,都能遇上对的良人。
难道我们只能奢望在新家庭中重塑自我,而不能期望原生家庭被反塑造吗?
答案是NO!
我们习惯被照顾被宠爱,却忽略了父母为我们而努力隐藏的感受和需求。
母亲因为只生了我们姐妹,没能生出儿子,遭受了包括奶奶在内的很多白眼和排挤,这是她心底难以愈合的伤痛。可号称“小棉袄”的我们,在吃鱼这件小事上,也后知后觉没能给予母亲最直接细腻的回报。
母亲称她爱吃鱼头,然后把大块鱼肉往我们姐妹碗里夹。那时候只觉得母亲口味独特,于是每次心安理得享受刺少肉多的鱼脊背,还自以为孝顺地把鱼头夹给她。
长大后知道了“换位思考”。我们不喜欢刺多肉少的鱼头,母亲又怎么会真心实意喜欢呢?不过是为了让我们吃得更好更安心,而圆出的一个善意谎言!
多加观察便可以发现,在没能和我们同桌吃饭的日子里,母亲吃鱼下筷的第一口便是我们最爱的鱼脊背。她满足又幸福的表情,和我们吃鱼时如出一辙,而我们竟然视而不见这么久!
其实多问几句也能知道真相。对于吃鱼头的原因,母亲总是用“好吃”来回应,但却说不出为什么好吃,我们很傻很天真地以为母亲“嘴笨”,殊不知这笨拙的语言里,饱含着母亲对我们最真挚的爱!
我们自私地觉得亲密的人就应该懂我,所以总是忘记世上最大的谎言便是“感同身受”。
印象中,除了吃饭期间,父母很少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他们在一起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争吵,而原因无非是,
父亲:“我出门肯定是有急事,你非但没法帮我解决问题,我饥肠辘辘回来连口饭菜都没得吃。你看你怎么管的家!”
母亲也不甘示弱:“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电话也没一个,还要我忍着饥饿等你吃饭,这合适吗?”
每当父母吵架就唯恐避之不及的我,总以为是他们脾气太暴躁,性格不合,多年养成的老毛病……仔细想想这明显就是沟通问题。
所以现在我每次和父母电话或视频,总要分别叮嘱:
“爸,你有事出门记得和妈说一声,别老一个人特潇洒地做大事,回家没饭吃!”
“妈,爸如果出门了,你做饭之前记得电话问问他回不回来吃饭,不然做多浪费了你心疼,做少不够了你嗓门疼。”
世上又蠢又贱的事有两件:一是对陌生人好,二是对亲人坏。后者比前者蠢得更甚。
而曾经的我就是那个蠢得更甚的后者。
我曾因为没考到第一名挨揍了,而几天不理父亲,无论他怎么示好,我就是拒绝沟通,“谁让他重男轻女,把分数看得那么重要呢”;
我曾因为妈妈做菜盐放多了,而甩筷子离桌不吃饭,转头用小伙伴赏的5毛钱一包的辣条充饥,还对人家感恩戴德“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从来没有和父母制定过小目标,当他们问我做什么工作,吃不吃得消的时候,我总是沉默以对,内心OS:说了你们也不懂……
幸好现在我都一一明了:
父亲虽然情绪激动打了我,但并不是因为重男轻女,也不是因为看重分数,而是因为我的态度太放肆太张扬;
尽管母亲有时做菜太咸,但她全年无休为我们准备一日三餐,我们怎么能揪着偶尔的失误,而忽略母亲长期的付出呢?
我嫌弃父母落伍,可却从未想过如何去帮助和引导他们跟上这个时代的脚步,比如教他们网购,带他们旅行……
任何一种关系都需要经营,哪怕是最原始的亲情和原生家庭!
我们曾因为父母关系不好的原生家庭而饱受创伤,如果可以,我们其实也能选择挖掘他们隐藏的需求,给予父母,也给予自己安抚和治愈;
我们曾因为叛逆冲动,不懂沟通而误解对方,如果可以,请试着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很多时候不过靠主动多说一句就能避免大部分问题;
我们曾因为与父母之间的各种障碍,怀疑自己,怀疑人生,如果可以,从现在开始,请将遗留事情解释清楚,还内心一片晴天;抱着感恩的心,感谢家人不离不弃的付出;多与年迈的父母互动,去帮助和引导他们,而不是嫌弃鄙视。
我相信“吸引力”法则——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所以我愿意尽最大的力量经营我现在的原生家庭,然后抱着最好的希望,期待我的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