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侦探小说都这么偏爱氰化物
说起侦探小说里出场率最高的毒物,氰化物是毫无悬念的第一,无论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氰化物的效果都是那么的赏心悦目,以至于从《白夜行》到《无人生还》,从《回转寿司之谜》到《花香杀人事件》,到《舞台女演员杀人事件》,到《奇怪的寻亲杀人事件》,到……这个列举我可以一直说上三天三夜不重复。只要那个自带谜之诅咒的少年眼镜上白光一闪,有人扼住喉咙挣扎着倒下,就算拿膝盖猜,十有八九也能猜中是氰化物造的孽。
为啥大家都这么偏爱这个小妖精?让我来猜一猜。
一.毒性强
考虑到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所以,为了假装我是一个文雅的人,那就贴一下毒性等级的划分好了。
image.png氰化物的毒性等级为最高的6级,也就是说,只需要很少一点点,就能置人于死地。
盆友们,剂量小意味着什么?
当然是优雅啊!精致啊!Neat and immaculate啊!
相信我,大多数人,至少是创作侦探小说的人,并不怎么乐意看到受害者必须咕咚咕咚喝下两大桶水,或者吭哧吭哧吃下两大碗饭外加两个大鸡腿才能达到致死效果,太没bigger了不是么?
我们爱看的,总是 茶盏边沿轻轻一抿就夺人性命 的戏码,正如我们喜欢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和 十步杀一人 一样. 要不费力, 要轻巧, 要优雅,不要傻——或者显得傻。
【另外剂量小方便携带和投放啊!】
二.起效快。
1-15min之内即可起效,如果为吸入气体,甚至可以达到瞬间致死的效果。
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留给被害人反应的时间越少,被害人留下有效讯息的可能性就越小,案件的侦破才会更有难度,也就更方便体现推理者的能力,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来不及说我爱你【划掉】来不及说出真凶就躺尸了的被害人。虽然我也不懂为什么他们总是好死不死地就卡在了“凶…手……是……”的那个“是”那儿。
【大概是惜字如金吧,嗯。】
不过要真是设定里凶手选择了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起效致死的药物【事实上大多数毒物的起效时间都属于这一范围】【抛开那些长期定点的投毒案来说的话】,大概等死的这段时间里被害人都能开个818贴把自己和凶手的恩怨情仇讲上八百回了,搞不好抢救措施得当救回来了侦探还玩个BALL啊。
【关于干扰被害人临死前透露相关信息这一点,氰化物还有另一个天然的优势,它所引起的中毒反应伴随有呼吸紊乱、困难等症状,被害者想说点什么可能还真不太容易。】
三.易辩认。
氰化物中毒的特征相当明显好辨认,口唇以及脸颊上鲜艳的樱桃红色。
【似乎还有那么一丝美感?】
【事实上一氧化碳中毒也有相似的症状,不过给定现场条件之后还是比较好排除的】
当然也不会漏掉那标志性的苦杏仁味道。
【即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闻得出苦杏仁味,依据不可靠的数据来源,能辨认苦杏仁味道的人的比例大约是50%】
【不过没关系,把被害者设定成闻不出侦探设定成闻得出就好了嘛】
想像一下:发现尸体之后,侦探只冷冷一瞥,最多再凑近嗅一嗅,就能笃定地告诉无知的众人被害者的死因,不是很高冷的画面吗?
【什么?你说尸检和法医?】
【我不听我不听,这不是影响主角装13么】
【而且又特么要多写一个角色我拒绝】
四.好获得。
我觉得这大概是最关键的一点。
当然容易获得是相对而言。
剧毒物品都会有严格管控。
所以一旦有投毒案,毒物来源会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医生、药剂师、化学家之类的职业很容易招致嫌疑。【和碎尸案中切割手法太娴熟反而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是一个道理】
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这一线索提供的信息当然是选获取途径越多、越容易的物品越好。
氰化物是我觉得相对好获得的一种。
【因为高中的时候经常在科技楼溜达,每天中午的时段,化学药品室基本都处于大门虚掩的状态,大概是我经过的时段人都去吃饭去了,每次溜进去都没人,我觉得如果随便谁真有这个想法,偷偷带走第三排第二个药品柜最顶层的一瓶KCN溶液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
【加上高中化学课本拥有 Fe3++3SCN–=Fe(SCN)3 这种反应,理科生们想要接触到一点氰化物应该更为容易】
【其实关于模糊毒物来源,《斯泰尔斯庄园奇案》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无论杀虫剂、补剂、药房或是花园,都为马钱子碱提供了藏身之处,毒物来源于哪,嗯还是很扑朔迷离的不是吗】
我想,这大概就是无数侦探向小说或者动漫可以费尽心机构思出各种各样神异精巧的下毒手法却始终不愿意换换下毒的内容的原因了。虽然它写起来确实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我还忍不住要说,看多了真的,很,腻,歪,啊。
【这种时候就顺手安利一发阿加莎了,要是你们爱看投毒案的话。别的不谈,起码下毒的手法和使用的毒物还是让人觉得很清丽脱俗的,多样化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氰化物、氰化物、氰化物】
【以及氰化钾氯化钾一定小心手癌】
【换了个字剂量可就多小半斤了】
【除非选择静脉注射O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