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真相是你根本就听不进去

2017-08-23  本文已影响8人  天行践

学习的真相是你根本就听不进去

关于临界知识,还有一个真相:即使你有决心有意愿去学,那么也不一定能学到它。

为什么呢?

因为在开始之前还有两座大山摆在你面前,很多人都被它们拦住。

这两座大山分别是习惯性防卫和追求速成。不过我觉得两个也太多了,完全可以概括为一个阻碍,那就是习惯性防卫。

它出自于心理学,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当我们感觉自己的观点看法可能受到挑战时,第一反应就是跟他对着干,否定他、打压他,而不会去思考对方的观点与看法是否合理、有无可取的地方。

比如说你特别喜欢看罗振宇的逻辑思维节目,每期都觉得大受启发,可是突然有一天有个朋友或网友。蹦出来指出他的节目有漏洞,逻辑不通时,你的直觉会告诉你,这家伙什么也不懂,完全是一派胡言,于是你会选择反驳或者沉默,无论哪种反应,你都坚决的不认可他的观点。

为什么要去认同那些,反对我们观点的人,明明我们不是一路人,这是很多人内心的独白。

表面看这种想法没有毛病,天底下与我们想法不一样的人可多了,谁愿意去委屈自己讨好他人呢?

但是,那些给我们带来重大启发与认知跳跃性进步的东西,不仅来源于我们认同的知识,还有很多来自于曾经反对的或者不赞同的地方。

比如平静与热情、专注与发散、保守与冒险等。这些行为特性看似是对立的,但是在不同场景下就需要分别使用或者联合使用。我们在征集想法时需要发散思维,在开始行动时又要保持专注。

十年前,很多企业都是拒绝的电子商务的,我明明有实体店、线下渠道,为什么要去做互联网的,在互联网上做买卖呢。他们不仅反对,而且是一起唱衰电子商务。后来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十年后的今天有几个企业不做电商的呢,当然他们也换了另外一个叫法,如微店或者O2O。这但是这不都是互联网的商业与交易么。

当自己认可的东西受到挑战时,我们会启动自我防卫,这是一种认知上的本能,因而我们也很容易跳跃了一些思考过程,直接从起因到结果。不过还有一种情况更有破坏力,那就是事后认可。

比如,我们要买了一部手机,然后左挑右选,选中了一个手机,自己认为性价比都很不错。然而第二天有朋友跟你说这个手机你买赔了,它的质量有问题,前几天某某人就因为它的质量而退货了。

这时你会怎么办?

你会非常后悔自己的决定,真希望早就听说了这件事。

其实你不会这样反应的,你会一遍遍的告诉自己,我的决定没有错,我的选择是对的。

就算是这个手机真的不好,也不是我的原因,我的整个购买行为是理智的、清晰的,出了问题也是卖手机的商家太阴险了,缺少信誉。即把原因归结在外部因素上。

然而实际上,明明是自己当时过于关注价格了,本来还有一个更合适的品牌,但是你把价格因素放在了首位,所以忽略了其他的选择。

尽管事后你找出了很多理由来证明决策的正确性,但是很遗憾地说这种思考模式是一种更隐形的自我防卫。

在上一篇《掌握临界知识,轻松实现一年读完一百本书》里我们一起探讨了关于临界知识的一个定律——阴阳规律或者正反规律。但是在思考问题时我们仍然习惯性地只选择一个方面或者是它的对立面,完全不顾忌另外的一种可能。

你发现了么:正反规律与辩证法的方法原理基本一致,都提倡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不过,对于很多事情,我们只有正面或者反面两个答案么。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博弈论中的“输-赢”策略,按照正反规律,那么只能是我赢你输,或者我输你赢。但是还有其他情况么,明显还有两种选择,比如你输我也输,还有一个选择是:你赢我也赢,即双赢。这也就是所谓的第三种选择。

如此看来,貌似我们昨天说的底层规律也不太严谨啊,其实不然。要知道我们昨天做正反分析时省略一个前提,那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倘若我再换个角度,站在对手角度,或者站在更多人角度,就会得出一个多维度的正反分析矩阵,从而看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知道了正反多重矩阵分析模型,我们可以轻松破解单边主义路线。不过有时候还是忍不住抵制反对观点,那么这时候也有办法,那就是这个模型的简化版,即绿灯-红灯思维。

怎么做呢?

当你想反对一个观点时,调用的是红灯思维,也就是拒绝。

那么如果你接受了对方观点,视为绿灯思维。

下次在遇到这样情况,你可以先关闭红灯思维,先启动绿灯思维,再开红灯。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找出对方观点的优点、可行处、先进的地方;

比如分出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并且发现好的与积极的一面;

第二步、接受对方的观点,假设自己按照他的想法做或者思考,会有什么好处和收益;

第三步、最后去分析这个想法的不足,有没有什么缺点。

小结:

主要概念:习惯性自我防卫、辩证法、矩阵、博弈论;

方法:绿灯思维、第三种选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