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朝代 壹 || 北宋的武力
说起北宋,人都会说积贫积弱,那么,北宋的战斗力真是很弱吗?
水浒传里有个人物叫林冲,号称八十万禁军教头,北宋真的有这么多禁军吗?
北宋兵士分四种:禁军、厢军、乡兵、蕃兵。前两者属正规军,有定额的薪饷。而禁军地位又较厢军为高,是作战的主力。北宋前期,正规军数字的增长令人惊愕,由太祖末年的不足三十八万,到仁宗庆历中,已增至近一百二十六万。其中禁军数亦呈现同步的增长速度,由十九万余增长至八十二万余。兵员增速,超过了这一甲子的岁入增速,以致财政捉襟见肘。
主管全国财政的三司,感到压力极大。据庆历七年三司使张方平提供的数据,自宋夏战争以来,共增四十余万禁军,政府用于供给他们的钱粮绢帛,共增两千万缗石匹两,合全国八十余万禁军,则耗去四千万以上,与四十余万厢军的耗费相加,合共五千万以上。
可见在徽宗时期,太尉高俅帐下确实有八十万禁军,只是教头很多,这个职位也很低微。
五千万,这还是“静态”的养兵费用。禁军每三年一次换防,开销又较常日倍增,一旦进入战争状态,费用更是剧增,如宋、夏战争开始前,陕西、河东每年支出钱帛粮草两千四百一十万,战争期间,增至四千六百七十万。当时约六千万的岁入,至少六分之五用于养兵,仅剩不足六分之一用于维持政权运作的其他各种开销,政府过得十分拮据。
再说宋军的兵种构成。
宋军是骑兵占少数的混合部队,其作战的主力是以长枪兵、弓手、弩手为主的步兵(和李陵的五千步兵很像)。依照短板原理,其机动性取决于行动速度较慢的部分。但更明显的短板或许是辎重部队。
宋军作战,是个系统工程,它不惯于“资粮于敌”等就地补给的行为,向来需要复杂的补给体系。若进行突袭,战士“裹十日粮”似是极限,通常的行军作战,则专有辎重队,以免兵士自负粮秣影响战斗力。而辎重部队的保护与跟进,一直是作战过程中的难题。如庆历元年任福以步骑混合部队追击夏军的骑兵,疲于奔命,辎重部队更是被远远抛在后面,至其中伏之时,士卒已三日不食,此战大可见混合部队对机动性的制约。
宋方单兵的作战能力绝不下于任何敌军,文臣所谓陕西禁军拉不开弓、跨不上马,或非普遍情况。从宋夏战争各场战役来看,宋军每战皆依靠坚阵,有一段不落下风的激战,给敌方以大量杀伤。但缺乏机动性的部队,要大量集结以从事一场会战,其难度可想而知。故每战皆以少击多——往往是以一敌十,战斗力再强,恐怕也很难避免覆军的命运,若遇野战,尤其如此。由兵种和作战方式所造成的不利,是否有办法彻底改变?由于马匹之不易获得,兵种无法调整,机动性不可能有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