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对话-对阅读方法的思考
今天听完永澄老师的音频,感觉是自己的架构和老师的架构基本上可以在一起,当然老师要讲出来,而我的是停在纸面上,所以老师的整体性更加强,我在老师讲不同的部分的时候,进行概念的打开,没有问题。
因此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必要难度。
最开始我的想法是,既然已经能够把概念理解的不错了,那么我是否可以通过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一章的内容,试试看能不能讲清楚。
按照第一个想法一般来说都是平庸的,我继续思考,我想的是,必要难度,这个词是指必要,重点在于必要,而不是在难度,一味提高难度,也许不是好的选择。
那么什么是必要的,第一,我的结构图是否和其他的小伙伴有偏差;第二,我的结构图还是针对一个小点的结构,对于整体的一个融合,其实并没有进行过尝试;第三,从画结构图到写文章,这个难度的提升是否合适。
根据心流模型来说,难度如果提高的太多,就会产生焦虑,对于系统2,自我损耗就会发生。我必须防范这个风险。
其次,现在的状态,我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有时候还会产生急躁的情绪,是否有需要提高难度。当下的状态是在必要难度的level还是低于必要难度,需要判断。
当然,现在的音频速度是比较快的,今天听了三段,我感觉的收获却是比之前每天1段的收获还要少。这是否代表自己需要的注意力的投放已经下降了很多。
关于这两件事,要分清楚,一件事是对《思考快与慢》书籍内容的理解,这个事情,其实难度还是在必要难度的程度的,有时候还会产生焦虑。关于音频的内容的整理,这件事感觉没有难度。不能够把这两件事混在一起谈。
为什么觉得音频的内容没有难度?
我只是确认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理解有多少偏差,然后有关注老师讲的一些分析阅读的方法。
为什么要提升对音频的难度?
我的假设是什么?
我的假设是老师的能力比我强很多,一段音频里面的内容应该是有很多的,而我现在的感受是没有多少新的内容,自己是不是出问题了,需要提升难度,从而让自己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上面去,用于萃取更多的知识。
这个假设的缺陷在于,老师的音频是不是真的有很多的知识,而且是自己不能觉察到的。
如果有,提高注意力,就一定能够萃取出来?
提升难度的收获与付出是否匹配,是不是值得这样付出?
不值得!!!
关于《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的阅读标准,是否要提升?
可以尝试输出,看看自己做的怎么样。
为什么要输出,你的假设是什么?
输出可以让自己明白自己的水平在什么位置,如果产生阻碍,那么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从输出可以得到一些反馈,毕竟做了这么长的时间,有3个星期了吧,提升自己的动力。
假设:输出是一种反馈,可以提供自己输入的动力。
如何做?
写一篇文章,试图说明《思考快与慢》的一些内容。
防风险~~
当心自己试图讲述的内容范围扩大到自己不能驾驭的程度,从小的地方着手。
输出可能提供动力,也可能给打击,做好心理准备。
有可能发现自己什么都写不出来,先打个架子吧。
做计划
范围:第五章的前半部分,关于认知放松和错觉,如何运用这个知识点。
时间:明天写。
期待:完成即可,不求完美!!!
如何给自己反馈:关系是否讲清楚,看朋友能不能看懂。
总结一下关键词,必要难度,做计划,黄金思维圈,输出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