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蕴豆芽:【连写中......]

小豆芽成长记(54)

2020-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鱼然然妈妈

芽芽:下午好!

午饭后见阳光暖和着,我便坐于椅子上,读起了由艾贝母婴研究中心编著的《新生儿婴儿幼儿护理大百科》这本书来。全书共16章,所列内容是从孩子出生到3岁之间最基本的育儿常识和方法。其中包括婴儿的生长发育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营养需求与喂养方法日常保健护理意外的预防与急救能力训练与早教开发等等方面的内容。那个《前言》,很是吸引我,我便连续看了两遍。

是呀,芽芽的到来,便是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最大的喜事。这份欢乐,无法替代。但芽芽的加入,又让我们一大家子立马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起来。于是,各种问题便接踵而至。芽芽哭了、饿了、母乳还是喝奶粉便便咋擦洗、发烧了咋办、祖母辈与芽妈芽爸他们的观念不同又咋办……不急不急,慢慢阅读,一个一个来解决。只要芽芽健康快乐着,一切都不是问题。我这不是开始学习了吗?我想,芽妈芽爸他们也会在试学的。

从今天开始,我力争在10天内搞定这本书,且坚持提纲挈领,牢记重点。看我能不能食言,只有到月底见分晓了。哈哈,芽芽别笑话我,我天生就是这么个厉害的角色。尤其在接受新生事物这方面,比我那个呆板的先生要强那么一点点的。

第一章:新生儿期

乖乖,开口就说新生儿“丑”,我不爱听。不过,人家又说了,这并不影响芽芽们的粉妆玉琢。芽芽们将四肢蜷曲着,体重下降那么一些儿,生理性黄疸、脱皮呀,还有什么“马牙”、“螳螂嘴”、斜视等等现象的出现,皆属正常,不必紧张的。啥叫“马牙”和“螳螂嘴”?赶紧去百度一下,这个还真的不懂。

马牙:有些新生儿牙床的粘膜上有米粒大小或绿豆大小的白色突起物,它就是人们常说的“马牙”,医学上称上皮珠。它是怎么形成的呢?需不需要家长去“挑马牙”呢?我们知道,在胎儿时期,乳牙就开始发育了,而乳牙的前身就是上、下颌牙板,在胎儿出生前,牙胚已形成到一定程度,牙板就会退化吸收了,但有的胎儿的一部分牙板角化形成“上皮珠”,存在于牙龈的粘膜上,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马牙”,它迟早会自动消失的。而且它的存在对婴儿来说没有什么痛苦,无需处理。过去的一些老人认为“马牙”不祥,应该去掉,就想着用蘸盐水的布去擦,或用缝衣针去挑破。殊不知这样做的危害很大,婴儿的口腔粘膜很薄,血管很丰富,如有破口极易引起感染,甚至造成败血症。因此,我们再次提醒家长 ,出马牙是一种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它会自己消失的,千万不要去挑马牙。

哦哦,想起来了,当年我生芽妈的时候,婆婆就这事还跟我争执过的呢!我那会儿就没听她的,不让她任意擦洗与挑破那马牙的。看来,老一套的经验还真有点玄乎呢!

螳螂嘴:即新生儿口腔两侧颊粘膜的隆起,它是口腔粘膜下的脂肪组织,它可以帮助婴儿有力地吸吮。因为在吸吮时,它可以使口腔内的负压增大,有利于吸吮。仔细观察每个新生儿都有,只是大小程度不同罢了,它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吸吮期的结束,就会慢慢消退,无需特殊处理。有些自认为有经验的老人会告诉年轻的父母说:把它去掉就会增加小儿 的食欲,这没有任何道理。而采用一些无知的手段,会使小儿口腔感染,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喂养。

这个,记不得了。芽妈有过这些吗?真真切切地记不得了。不过,倒是看到过不少孩子有过这种状况的。乖乖,这百度就是给力,让我学到了生活里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

六个月的母乳喂养,棒棒哒。芽妈好幸运的,我就坚持了八个月的喂养。我还算是个称职的妈妈吧,嘻嘻,自我表扬一下。

刚出生的孩子,皮肤细嫩着,要万分小心的吆。芽妈不可以当“甩手掌柜”的,月嫂也不是万能的哈。

头部稍稍变形了,那叫产瘤,不要担心。芽妈当年的头发很是茂盛,芽芽应该也是。蒙古斑是啥玩意儿,继续查找。

蒙古斑:为先天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因婴儿生来即有,故又名儿痣。随婴儿生长,斑色泽逐渐转淡,或消失,对机体亦无任何危害,可不作特殊治疗。

明白了,芽妈也有的。原来婴儿在一周之后才可进入正常的生长期,第三天就会出现黄疸,7——10天便会自行消失。

如果,我是说如果孩子在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且快速发展着,时间又过长;伴随着贫血、体温不正常、不吃奶、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等现象,这就属于病理性黄疸了,应及时去就医。这一点要切记切记的。

芽芽,我还知道,出生婴儿要慎用爽身粉的。哈哈,芽妈出生的时候,条件有限,街面上也只有爽身粉卖的,自然就用了的。后悔,有点后悔了。

第一章读完了,今儿的任务也完成了。我学到了许多,但只能记录这些。那些我知道的东西就不再累赘了,明儿继续,芽芽再见!【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