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干极”
阿塔卡玛沙漠是世界的“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特别是1845-1936年的91年从未下雨,一般来说,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而阿塔卡玛沙漠正好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所以常年高温少雨,属热带沙漠气候。
阿塔卡玛沙漠,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区,在安第斯山脉和南太平洋岸之间南北绵延约近1000千米,总面积约为181,300平方公里,主体位于智利北部境内,也有一些部分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主要包括西边海岸山脉的山麓盆地和东边普雷科迪耶拉山脉底部的冲积扇。阿塔卡马沙漠从智利与秘鲁交界处向南延伸约960千米。
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干极”的原因:
一、地处副热带地区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来自南极的寒流产生了很多的雾和云,由于盛行下沉气流, 所以并没有降雨。因此,太平洋上的气流到达这里就会下沉无法形成降水。
二、信风背风地带
这里的沙漠区正好位于安第斯高山的背风坡,从南美大陆吹来的东南信风,来自亚马孙河流域可能形成雨云的湿空气, 即使含有水汽,也被这高大的安第斯山这堵“高墙”远远隔离在外。因此,大西洋以及亚马孙平原上的暖湿气流无法到达这里。
三、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海岸运行的是秘鲁寒流,沿岸空气温度度较低,海水蒸发量很低,空气湿度低。太平洋虽然很近,但无法给这里带来降水。
秘鲁寒流因此阿塔卡马沙漠谁的“光”也借不上,故成为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地方,为世界著名的“干极”。
但在这里却生活着100多万人。没有水,他们就用一张张稠密网幕,捕捉翻滚过山峰上的浓雾。让浓雾在网表面凝聚成水滴,再用管道引来应用。他们凭借这种方法及从蓄水层中采集的少量地下水,种植橄榄、西红柿和黄瓜。而在高原上的人们则依靠高山雪水种植作物,放牧骆驼、羊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