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道德经》可以简而言之吗?
如果作为一门哲学来研究,势必须得弄清楚老子的“三观一论”具体是什么?三观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论者,方法论。作为哲学来讨论老子的学问,是无法简而言之,哲学贵在有严密逻辑且有系统的表述,任何“简而言之”都无法同时顾及到逻辑的严密性和表达的系统性。
如果简而言之的讨论《道德经》到底讲了什么?这是可以的,华罗庚说:“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其中就包含了“简而言之”的方法。老子也说“言有君,事有宗”,能抓住根本就可以了。
《道德经》的根本是在讲“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道”字的使用历史悠久,含义各不相同,老子给“道”赋予哲学的意义,使之成为了一门学问,形成中国独有的道文化。
如果非要凝练的话,八十一章可以凝练为一章:《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章给“道”下了定义,在天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独立不改。可以把“道”当作是“天地母”,可以理解成道生天地万物。但是这种“混成”之物,本身是没有名字的,只是知道他很“大”,勉强叫做“道”吧。起名字是为了研究它的存在、作用和规律。
道的运动规律是:大、逝、远、返。道以及道生出来的天地万物,无不是遵循这种规律。道很大,然后开始伸展发展,越来越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道和天地的关系是: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世界上有四大,王之所以能成为一大,是因为“人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
如果还是嫌繁琐的话,老子五千言可以凝炼为四个字:“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确定了“自然”为最高效法对象,道都是遵循自然来运行的,那么自然是什么呢?首先道是高度凝练的哲学概念,其下有万物之理,人之德,人的德行遵循事物的道理,事物的道理遵从道,道遵从自然。所谓自然就是万物各自然,天地万物各自运行都有其各自的规律。正着讲是:道是从天地万物之中抽象总结出来的。反过来说就是:天地万物各自的运动变化都遵循“道”。正言若反。
如果还是嫌不够简单的话,那就单独参悟:“自然”二字吧!
儒家说:“格物至知”。说的是如果你研究某一事物,参透事物的道理,就可以知“道”了。
魏源说:“技进乎道”。说的是如果你精通某种技艺,到达巅峰之后,就接触到了“道”了。
儒家学说是“分总”的关系,由个体的研究,延伸到天地万物的道理。道家是“总分总”,先总的讲“天地万物”的道理,再分开讲“天之道”、“人之道”最后又总到天地万物。
笔者感悟:何谓自然?自然就是人类无法干涉的东西,在自然面前,人类除了认知和遵从,什么都做不了。所以老子讲了“无为”本质就是“辅万物之自然”,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顺从自然规律,遵从自然道理,把万物辅佐到自然状态,万物包括自己的思想逻辑、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家庭关系、工作事业等等。
自然,就是天地万物本来的样子。本来的属性是什么?本来的规律是什么?本来的关系联系是什么?老子的道学是对天地万物本来的讨论和研究,是中国最古老、最系统、影响力最大的哲学著作。无论通过什么形式入门,对于道文化爱好者,还是建议通读《道德经》,可以不求甚解,感悟一句话的人生哲理;也可以用哲学的形式深入研究,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或深究,或浅读,《道德经》都可以令人终身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