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挑战,开启
今天是8月1日,对爸爸来说,是他这个老兵的节日,但是对于我这个教育行走者来说,是新一轮挑战的开始——最近几年,小尘老师发起的“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活动,都是从8月1日开启的,到第二年的6月6日,共310天的时间,只要坚持写作300天,即为挑战成功,所以对于我来说,8月1日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今天开启的新一轮写作挑战已经是第五期,第一期我不太了解,没有参加,第二、三、四期我都参加了,遗憾的是第二期和第三期,我都没有坚持到200天,属于半途而废,不过第四期除了有一天没有及时打卡,我一直坚持了下来,甚至活动结束,我还一直在坚持写作。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教育行走教师研修夏令营的破冰晚会上,作为46名挑战成功的写作者之一,我获得了文质教育研究院颁发的“最强醒走挑战者”荣誉,这对我无疑是莫大的鼓舞,说实话,这还是我第一次坚持做一件事情这么久,它于我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所以,毫不犹豫地,我又加入了第五期的挑战,我相信,这一次我同样能够挑战成功,甚至比上一期完成得更好,因为其实在上一期的挑战中,每月一篇的精品文我是没有完成的,但是这一次,我认为,我是完全可以完成的,也许还能完成得有一定质量。
为什么我敢于说这样的话呢?因为通过参加这几期的挑战,我获得了巨大的成长,不仅对于写作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整个人的生命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记得第一次和第二次参加挑战的时候,我是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的,那就是——通过挑战成功获取参加教育行走的直通票。但是,这样一个功利的目的带给我的是压力,而不是动力,每天的写作打卡成了我的作业,像不爱学习只爱分数的学生那样,我把每天500字的写作当成了每天必须完成的作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寻找写作的素材,只为完成这份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带着这样的被动心情去完成写作,其结果可想而知:当一场并不严重的感冒来袭,我让自己的第一次挑战止步于第162天;一次超过晚上十一点的朋友聚会又让我的第二次挑战止步于196天。虽然这样,我还为自己找了一个理所当然的借口: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的?谁还没有三五个朋友的?耽误了就耽误了吧,也没有谁要求你必须完成挑战。
是的,没有谁要求你必须完成挑战,一切都在于自己,自己立下的flag最终只能是自己抛弃的。可是,当初又是谁让你立下的flag呢?
两次挑战的失败让我意识到,任务式的写作是很难产生内驱力,很难坚持下去的,我不由得反思:难道你是一个说到做不到的人吗?这件事情真的有那么难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可以做到,你却做不到呢?仅仅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放弃前面的努力,那前面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那些困难真的克服不了吗?
反思的结果,我对自己说了无数个“no”,我知道,我是可以做到的,只是需要一个动力。那么,我写作的动力是什么呢?虽然我很早就参加了张老师组织的教育写作研修班,虽然我也会自己主动写点什么,但是似乎我只是随性、随心记录,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写作、记录的意义,我陷入了对写作意义的追寻中。是张老师的话让我如醍醐灌顶般认识到了写作的意义:表达自己,展现自己,成全自己更美好的生命,活出更加美好的自己。
找到了写作的意义,我犹如在桃花源中看到了那“仿佛若有光”的“小口”,找到了方向,便追着这光而去。从此,我的写作不再是任务,不再是压力,而成为了我的生活日常,成为了我的学习记录、生活记录、思想记录,我不再为每天写什么而苦恼,只为我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积极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主动地思考看到的任何现象,我把工作中的发现和思考写下来,我把生活中的观察与体悟记下来,我把阅读中的理解与感悟写下来,我发现,当我的心态改变了,工作与生活中处处是写作的素材;当我写作的目的改变了,我变得更加细心与认真,写作于我而言,已经成为了像吃饭一样自然的事情。每天晚上,当我卸下一身的疲惫,坐下来开始静下心来回顾一天的工作生活,准备写作的时候,那份心灵的宁静,那份涌上心头的想要顷刻喷薄而出的写作的冲动,让我既兴奋又充满成就感,我为自己又度过一个美好的日子、一个有意义的日子而心满意足。就这样,慢慢地,每天晚上的十点以后,成为了我的“写作专属时光”:写作、存图、打卡,三个标准动作完成以后,方可安然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