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点不舒服
大二寒假一直在做兼职,为了体验一种刺激,于是决定每天干不一样的工作,就算是发传单也要发不同的公司的,偶尔和一起兼职的朋友开玩笑,说万一以后成了公司的CEO,就可以骄傲的提到,:在创业初期,很难,当时发过传单,买过房,买过海尔,买过立白,端过盘子……没错短短的一个星期我干了六种不同的工作。就像第一天我们端盘子,下班,坐在公交车上说:“发现我们每天干不同的工作,然后不知道明天干什么,感觉很开心。”对,就是一种莫名的开心,从哪里来不知道,每天工作完是很累的,但是想到明天干什么,就是一种期待,在猜疑,好奇。
不得不说,未知的世界,就像一氧化氮吸多了,一种血液流速加快,血管膨胀的兴奋感,《谁的青春不迷茫》里面有写到:可怕的是知道明天干什么,知道后天干什么,知道十年后干什么。的却,当你在大学毕业进了公司上班,你会不会想到我一辈子就呆在这个公司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干一辈子一样的事情,每天重复,像个没有思想的机器人。
有人说,很多人都在干同一件事,比如科学家,教师,仔细想想,他们真的一辈子在干一件事吗?科学家为了科研要不断的学习,研究,教师要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变化讲课方式,其实他们都在变,在我们看来他们不就是在搞科研,教书吗?没错表面上不变,思想在发生变化。这就是质变。
很多父母都期待孩子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铁饭碗也成了男生相亲的必要标签之一,见过许多分手的原因,如今有了一个:我父母嫌他工作不稳定。现如今似乎是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了,公务员也会被开除,有能力就上,没能力就下,别让自己变成有钱的人,努力讲自己变成有价值的人。
微信的出现,让朋友圈火的一塌糊涂,我们每天也发朋友圈,似乎每天不给别人点赞手就痒的不行,就这样,时间就被无形的浪费了,以前我也是老发朋友圈,说说,过一会就看有没有点赞,评论,要是有就回复,没有就继续看,发。就这样过着日子,前段时间,看《开讲啦》,余秋雨说道:他不会上网,,我们崇拜的所有英雄,他们的时代都没有网络,而在网络时代,还没出现以为英雄,这个观点似乎有点强词夺理,不过换句话说,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思想的变化,比什么都重要。
生活就是一个大圈子,每天我们都墨守成规的呆在圈子里,可能有种舒服感,让我们舍不得走出去,或者因为一种胆怯,害怕走出去,一生很短,你想想,要是等你老了,回想以前,你发现回忆的单调,我今生在制药厂做了一辈子工人,然后,然后……突然没了,这多么可怕。我们应该走出圈子,活出自己的不同。
有首歌,写到:他们的孩子像跑火车,从起点到终点。就这样按着指定的路线跑,听话,成绩。成了好坏孩子的定理,到头看来,为什么我们都失败了,叛逆何尝不好,最近我告诉我爸妈,我觉得我的叛逆期到了,我妈说,你20了,还叛逆,我看你更年期到了,对呀,20岁了,叛逆期应该属于15岁初中高中时,可是想想我的叛逆期在哪里,一路走来,都忘记了叛逆二字怎么书写,别人眼中曾经夸我懂事,感觉是给我的青春挖了一个坟墓,而我的不反抗,将自己埋葬。《北京青年》中有人重走青春,别急先让我来了叛逆期,要不然未来我拿什么去回忆。
去接触新鲜的环境,不要一成不变。人生要有一些好奇,去做更多喜欢做的事,至少回忆起来是多姿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