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狂想曲
大米,是最常见的食物之一,而在这一碗碗香喷喷的米饭背后,可以想到哪些有趣的事情?
1、稻米文化
稻米还有文化?是的。当然这里说的稻米文化不是如何吃、如何烹饪,而是种植稻米带来的特殊文化。
我们都知道,水稻是中国最传统的粮食作物,考古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就已经开始种植水稻。而后水稻逐渐流传开,在整个亚洲逐渐普及。
与其他大洲相比,以大米为主要农作物是旧时代亚洲国家的一个显著特征。
那么种植水稻与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会有那么大不同吗?有的。不过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个有趣的现象。
2、数学优势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俄罗斯人为了让小朋友记住圆周率的后七位,专门编写了一个儿歌。听起来匪夷所思,3.1415926,这不是很容易记住的吗?
这是因为我们的数字系统非常简洁,单音节发音,而俄语的数字都是两个音节以上的,对应的英语以及其他欧洲国家语言多存在这样的问题。
人类大脑存在一个记忆机制,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记下两秒内能读出的内容,所以我们简洁的发音系统让我们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记下更多的数位。
这是在数字的使用与记忆上我们拥有的天然优势。
我们或许都还听过这样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国的中小学生到欧洲、美国上学后在数学上碾压同年级的同学。
实际表明,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很多国际的数学竞赛中,亚洲学生的表现都明显优于其他国家的学生。
那么这会不会和上面所说的稻米文化有关系呢?吃大米会让人更聪明?
3、勤劳特质
要分析这中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看稻米种植与其他农作物种植有什么区别。
人类学家弗朗西斯卡•布雷将稻田文明归为「技术导向型」农业。有过种植稻米经验的人都知道,相对于其他农作物的种植,稻米的种植是一件非常复杂与辛苦的事情,当然对应的回报是,同样面积的土地上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水稻需要在一定深度的水中生长,稻田的修整是一份技术活。首先需要在稻田下铺一层硬泥,这样才能保证灌溉的水不渗掉。然而水稻无法在硬泥上直接生长,所以在硬泥上需要铺一层平整的软泥。
而水稻又是如此娇气,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灌溉、除草,既需要灌溉又需要晾干,从育苗到最终的成熟,中间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我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半夜朦朦胧胧中听见父母半夜起床去给稻田通水。
相对而言,其他很多的农作物大多在种下以后等着收获就可以了。
我们经常自称「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与此不无关系。种植水稻让亚洲人在思维上有很多特色,只要投入更多的劳作,就会有更多的收获,这让我们更能坚持,面对难题更有韧劲。
而在数学学习中什么是决定性因素呢?TIMSS(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做过一项实验,他们给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每人发了一项问卷,包括一百二十道题,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最后很多学生后面都有大量的问题空着。
而最后的结果很有趣,学生在问卷中投入的时间——也就是所回答的问题数——竟然与考试结果高度吻合,也就是愿意花更多时间回答问卷的学生最后也就取得了更高的成绩。
也就是说在一个问题上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就能在数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说到这里,也就明白了为何亚洲人在数学上占有优势。
因为亚洲人在水稻种植上的经验是只要投入更多,就能收获更多,因此他们更愿意在一件事情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期获得更好的结果。为此他们可以在数学上有更好的表现。
4、农民制度
中国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与欧洲的封建制度,在最根本的农民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中国的农民相对而言有着更高的自由度,他们可以随意选择种植的作物,种植的时机,以及种植的方式,只要在最后上交一定的赋税就可以了。
而欧洲国家的农民,更恰当的应该称为农奴,他们多是大农场主农场中的奴隶,所得收入全部归农场主所有,自己所取得的只够维持生活的最低限度。
那这又和稻米有什么关系呢?
先来看看另一个故事,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金字塔是由法老征发奴隶建造。而1560年,一位瑞士钟表匠在游览金字塔时,做出惊人结论,他认为,一群没有自主性的奴隶是不可能造出这样的「艺术品」的。
「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使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难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奴隶,绝不可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而直到400多年后的21世纪,这位钟表匠的观点得到证实。
说到这里你可能想到了,种植稻米是需要精细的维护与投入的,这对于「农奴」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高自由度的农民才可能完成这项精细复杂的工作。
5、采集文明
既然已经说到这里,那就说得更远一点。我们都知道,人类最初是从采集文明过渡到种植文明的。
而人类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因为这样更舒服吗?不是的。人类学家通过研究一些现存的采集部落发现,事实正好相反。在采集部落中,村民每天只需要少量的采集及狩猎活动,就能获得足够的事物。
而且这种方式获得的食物在种类上极其丰富,营养全面,所以部落居民的健康状况相对现代人来说好得多,生活的健康又舒服,那么他们又为什么要「进化」到这么累的农耕文明呢?
因为农耕文明可以在单位土地上养活更多的人,而这就意味着更大的战斗力。可以说,只要第一批农耕的人出现,采集文明被取代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同样的,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初期,工人所付出的辛苦其实远胜于农场里的农奴,但是资本主义迅速取代了封建社会,也是一样的道理。
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生产力的不断增强,先进的生产力产生更强的战斗力,这决定着生产力的进化是一条不归路,而与幸福不幸福无关,实际上,生产力的提高真正的开始改善生活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6、大米的故事
那么,故事的剧情是这样的,原本人类的祖先都过着采集与狩猎为主的生活。
偶然的情况下,采集部落中的先民发现了种植的方法,通过种植,他们可以获得更稳定更大量的粮食,而这样他们不必把养不起的孩子杀死,可以生育更多的后代,于是族群壮大了,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粮食,为此他们不得不放弃平时采集的时间,进行更多的耕种,如此循环往复。
而耕种的部落人口扩张,战斗力剧增,在与周边部落的冲突中取得决定性优势,实力不断扩张,最后彻底取代采集的部落。
而偶尔发现水稻这种作物的种植村落,发现种植水稻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于是开始种植水稻,而人口密度增加又让人不得不继续种植水稻。
而种植水稻需要付出比普通的农作物种植更多的劳作,好在付出就有回报,种植水稻的人养成了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品性。
而在几千年后,有一种技艺叫做数学诞生了,在学习的过程中,竟然是坚持投入就能成绩好。
于是这些种植水稻的国家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占有了优势。
那么为什么在大学及以后的更深层领域,他们取得的成绩却门可罗雀呢?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