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家庭教育

明知不可而为之

2018-04-28  本文已影响48人  靖佩韦

《魔道祖师》里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云梦江家的家训,而魏无羡作为江家座下大弟子,自是继承的很好。

在温家一手遮天,座下弟子大肆打压其他家族修真者,连身边的侍女都可以颐指气使、烧杀抢掠之际。

魏无羡无视温家的打压,站出来帮助那位姑娘,导致胸口被烙上了印记,接着还是他可以在温家杀人的目光中,在其他人都选择袖手旁观之际,出手相救蓝忘机。

直接导致温家以此为借口,屠杀了江家满门。

人性本质里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一件事,只能带给你灾难,而不会带来好运,你是否会考虑掂量,然后再下决定呢?

可事情发生了,总要有人去做的。

为啥?名还是利?

不是,为的只是家国与道义。

在做出决定的时候,不是没有预料到后果会很严重,那么为什么还是做了呢?

只为了本心啊。

明知不可而为之,更是不能不为。

自尊自傲,宁折不弯。

《琅琊榜》中卫峥被捕,萧景琰决定要去营救卫峥,哪怕身边的人没几个支持,更是为此与梅长苏恩断义绝。

值吗?

怕是除了萧景琰,没有人会知道,13年前没能及时救林殊,这是他心中永远的愧疚与痛。

13年后,林殊的副将卫峥还活着,而且被悬镜司抓捕,他难道不知道这个时候选择去营救,会把父皇对自己好不容易的好感打散,也许不甚也就走上了当初皇长子的老路,被猜忌下狱。

一方面是父皇的猜忌,一方面是夏江与誉王的口腹蜜剑。

天时地利人和,什么都不占,但还是选择去营救。

明知不可而为之,不可不为。

救不了林殊已经是罪不可赦,如果连卫峥都不能营救,老了之后,怎么去面对昔日的伙伴、兄弟。

景琰身上有其他皇子不具备的大无畏,这或许比着聪明机敏更为重要。

所以,最后的皇位名至实归。

荆轲作为古代四大刺客之一,而且是四个中唯一失败的那个,却名气比其他三人都大,也最受人们的推崇,不是没有缘由的。

他在出发之际,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他知道的,他去刺杀的那个人,是秦王;他也明确的知道,他这一去,怕是就再也回不来了。

那歌声凄凉、悲壮。

他上路了,失败了。

名传千古,万世流芳。

是明知不可而为之,虽败犹荣。

诸葛亮,被万世景仰。

得皇叔刘备的三顾茅庐,出山相助。

受任于败军之将,奉命于危难之间。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明知蜀国实力不如魏国,却为了皇叔的遗愿,鞠躬尽瘁,披肝沥胆,北伐,终是上天不眷顾,北伐失败,自己也病逝五丈原。

明知不可而为之,为家,为国。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

他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认左徒、三闾大夫,监管内政外交大事。

后来,遭到排挤诽谤,被一再的流放,当楚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而亡。

举世独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清醒的活着是痛苦的,看着昔日的家国从富强变的萎靡,直至灭亡。

那些个强国措施因为小人排挤而没办法献给大王,是痛苦的。

既然天下人都是醉的,你又何必要保持清醒呢?

醒着太痛苦,醉了好,醉了就麻木了。

而且都醉了,你又何必非要保持清醒呢?

明知不可而为之,皆醉而独醒。

痛苦、悲愤、失望、自责,最终自沉而亡。

比干,文财神。

是商纣王的叔叔,聪慧好学,20岁即为太师之位辅佐帝乙,又受托辅佐帝辛。

从政40多年,主张轻徭薄赋,发展农耕。

而在纣王后期,昏庸,大兴刑法之际,在很多人明哲保身之时,还一如既往的直言进谏,最终被剖心而亡。

明知不可而为之,家国大义。

岳飞,南宋著名抗金将领。

带领岳家军,军纪严明,收复失地。

但被朝中小人所猜忌,最终被皇帝一天十二道诏令诏回建业,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一去不回。

明知不可而为之。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就是他们的写照。

受人爱戴,万世景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