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孩子输了围棋比赛,他直接把桌子掀了,发脾气、哭闹不止,说以后再也不下棋了。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输得起的人和输不起的人,相同之处在于输了以后都会很难受,但他们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将输赢跟自我价值联系在一起。
输得起的人在输掉比赛后,难过的是自己某方面能力的不足,但他们并不会因此就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没有价值。他们能将输赢与自我价值分开,他们的自我价值并不依靠是否赢得了比赛。所以,他们输了会难过,但仍然有自我价值感支持他们重新再来。
而输不起的人在输掉比赛后,难过的是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是个无能的人,是个没有价值的人,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看法非常依赖于是否能赢。只有赢了,他们才能感受到自我价值感。
所以,孩子之所以在围棋比赛后有发脾气、掀桌子、放弃下棋这些输不起的表现,就是因为对他来说,输掉比赛代表的不仅仅是围棋能力的不行,而是让他感觉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
父母需要做的是在平时帮助孩子提高自我价值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如果孩子从小得到了太多“你真棒”这样的表扬,那就切记要减少对孩子的表扬。
真正的自信不是建立在成功之上的,而是无条件地相信自己,即使失败也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不管经过多长时间,自己一定能做成什么。
多关注孩子在做事、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付出的努力。比如,平时可以问孩子:“你觉得围棋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你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下围棋?”、“围棋和数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2.在孩子因为输赢而情绪激动的时候,不要总是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或者总是说“没关系”这样安慰的话;而要保持平静的态度,帮助孩子表达这些情绪,逐渐学会管理这些情绪。
情绪和理性一样,是我们处理周围环境信息的一种方式。情绪的任务就是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所以,我们是无法通过对情绪视而不见或有意无意地回避来“消灭”情绪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会管理情绪带给我们的信息。为此,我们首先就要熟悉情绪和认识情绪。
3.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
一个真正自信的人能客观地认识和接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父母先帮着孩子找到优势,让孩子在优势上获得的信心去提升劣势就容易得多了。
4.帮助孩子调整归因倾向。
父母需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喜欢把失败归咎于自己的个性、能力,比如“我真是笨,总是会忘记拿钥匙。”这个归因倾向就是认为自己对这个行为是无能为力的,证明了自己的无能,而且以后也会一直这样下去这种归因对孩子就是不好的榜样。而如果对同样这件事,父母说“我这次没拿钥匙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下一次我要提前想好走之前需要带什么,就不会忘了。”
对输不起的孩子,在平时要帮助TA注意自己归因的合理性,找到实际的例子让他看到把失败完全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是不合理的。
5.增加孩子的自我复杂度
所谓自我复杂度,就是每个人认为自己有多少种身份、多少种特点。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身份越多,特点越丰富,那么TA的自我复杂度就越高。
一个自我复杂度比较高的孩子,就拥有更多的支撑自我的支柱。那么,某一个支柱倒塌对自我价值的伤害,就比自我仅靠有限几个支柱支撑的情况小很多。所以,如果孩子将过多的自我价值放在一个支柱上的时候,就很容易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