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几多愁
文|云山摛锦
<一>
之前在公众号里说明天更文,一直惦记着更,却始终“明日复明日”,到今天,已是第二个明日。想更的那篇,写一个动漫人物,四五年前写的文章,现在看来文笔中二矫情,充满了孤芳自赏的自恋。可那个人物却是至今会让我唏嘘感慨的。于是改,扒皮换骨地改。然而改来改去,始终不尽人意。于是拖。方有了所谓的“明日复明日”。
其实创建公众号只是一时兴起,想将自己在台湾交流的一些想法分享出来。可是我写字从来有许多顾忌。顾忌自己用词是否不准确,顾忌自己想法是否太过稚嫩或是有所偏颇,顾忌看得人(公众号为数不多的关注者——我的亲朋好友们)的想法——我总觉得更与不更都有负你们的关注,有负我所认为的你们的信任与期待,哪怕有些亲朋大概只是因为情分才关注,并不会点开。如此种种,在公众号里发布文字反不如在简书来的自在,诚惶诚恐。
初高中时,还会在QQ空间里发一些有关心情的文章——我原是一个爱分享、动态很多的人。但随着年龄渐长,QQ空间锁了,朋友圈如今也越发越少,更是经常发了之后立刻删掉。再到公众号——我原本认为我会发许多心情随笔,但更多的却是评论,或者说,读后感或观后感吧。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连自己都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察觉,更别提越来越忙于自己节奏的旁人了。
公众号数据本就不好看,我也是在意的,哪怕后来决定不在意原创标识,随心而写。然而还有这么几十个人在关注着,又让我觉得内心沉重,必须对得起谁——如此矛盾,许是因为并未真正随心。但所谓“随心”,说来简单,真正做到,又何其难?
因为在简书平台写字,我知道了一些作者,加了她们的微信。我不是一个会搭话的人,更何况我自认为她们比我优秀许多,我甚至将自己性格中一直存有的自卑放大。她们的文章恣意张扬,朋友圈里也是嬉笑怒骂,如此真性情,看得旁人如我羡慕不已。
我哪能不羡慕?因为我向往活成她们的模样。可是现实中的我:懒惰、拖延、怯懦、顾虑太多。野心很大,能量很小。
<二>
初高中时便喜欢辛弃疾那首《丑奴儿》,现在依然喜欢,便是不读出声直在心间默念,也觉得婉转生香,心间却几多怅然: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常常在看到自己初高中所留文字时觉得羞愧难当,时常以“中二”、“矫情”这样的词来嫌弃自己,再讽一句“为赋新词强说愁”!
然而每个年纪都会有那个阶段觉得是“天大的事”,比如没能去到心仪的高中,比如和非常重视的朋友江湖不见,比如一次模拟考失误,比如被学生会淘汰,比如相熟的师兄师姐毕业。可过了那个阶段回过头来看,却又觉得不算什么事儿。要说当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只怕当初的自己若是知晓定要理直气壮忿忿不平地反驳回来,还会对将来的自己也不理解自己的心情而心存怨念。因为彼时的心情都是真真实实的。
现在的自己,我自以为依然感性,却不及那个年少的、“矫情的”自己。那是我回不来的青春的模样——虽然那时我也觉得自己“沧桑得不得了”,也爱装老成。而此时的我,是否又处于五月天所谓的“后青春”里呢?
所谓后青春——青春之后,认输之前。
<三>
随着年龄渐长的,还有面对家庭时越来越多的一份关注,和一份无奈。
我是一个不怎么恋家的人。高中第一次住校,有次假期结束被送到学校时,是哭过一次的。印象深刻那时姐姐骑着自行车就要走了,我转眼眼泪就“唰”地一下止都止不住。广播里难得没有放一些“阿哥阿妹情意长”这样的歌曲,而是放着“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记忆仿佛是一帧帧模糊的gif动图,只能将一些片段保存下来,然而定格的每个瞬间都让人回忆起来便感慨连连。
大学择校,毅然决然的以一个理科生的身份选择了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同时选择了一个离家千万里的学校——却没有因想家而哭过了。期间好像也曾在心中骂过自己没心没肺。但难过这个事儿,刻意装的话,究竟骗谁呢?
每每得知同学周末和小长假回家,我却没有多的想法。反倒是每次千难万难的回家之前,心里会不自觉涌出一些期待。
然而这样的期待大概在每次回家三天后便没了踪影——人啊,总是如此。
我不知道是否上一辈大多如此,因为是介绍的对象,于是结了婚。关心是有的,为对方考虑也是有的,但爱——这个我真的没怎么感受到。
各有各的委屈,也各有各的隐忍。小时不懂,现在懂得察言观色后,便觉得家里时时充满着冷暴力。于是常常装着傻、撒着娇,插科打诨地试图缓和着气氛。也曾和父母双方各自单独聊过,装作不经意地随口道着对方的好,你的语气可以改善一下你可以换个角度想,但每每得到的回应往往是对对方的抱怨,诉说的自己的委屈。
姐姐其实也是暴脾气,冲动起来曾怒吼过——“你们这样不如离婚!各过各的谁都好!”我是断断不会将这样的话那样激烈地吼出来的。然而,在半个月的僵持里,每至心累时,我也会想:家庭的温暖,或许在大家都没回家时才最大吧。而过年,很显然不是那样的时刻。所以长大以后,在新衣服和糖果失去了强大诱惑力的时候,过年成了我不愿进入的时刻。
<四>
回到开头,说到原本在公众号里承诺“明天”会发一篇文,可是却拖到了第二个“明天”还未完成。一方面确实是文章还未改成我认为合格的样子,另一方面却是心累——心累到我甚至完全没有动力打开电脑群发一句“抱歉,说好的那篇文章,我还没有改好。”
我想说些什么,但不知如何去说。我很少和朋友说起家庭,也不常和家人谈起朋友。于是此刻憋到难过,却不知该如何排解。
在朋友圈打了一条:“一声叹息。”其实今晚,我何止叹息了一声?却有师姐调侃:“怎么了?如果是因为游戏就当我没问~”让近期沉迷阴阳师的我哭笑不得,不知如何回复。又有好友问:“看了什么?”觉得我是看了哪本书、哪部电影后的感慨——然而并不是。
我曾说,说出来的情绪已经和内心实感有了差别。能过说出来的总不会是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语言没办法,文字也不可以解决。
我也曾说,心中千难万恨一经说出便成了蝇头小事,反显得自己斤斤计较。但诚然是那一件件琐事毁了自己的心情啊。
所以,要我怎么说?我能怎么说?最后不过将万千思绪化为笔下这篇文字罢了。写下来的,此刻便能够暂时放下,不想、不愁。
<五>
略有印象,前几天仿佛在简书看到一个关于“回家”的征文活动,要求写记叙文。看到此要求我便知道我参加不了了。我不会说故事,也没什么故事可说。然而看到这个征文主题的当下,我确确实实只有一个想法:不在家的时候,才最想家,最想回家。
这句话仿佛是句废话。但我的潜台词是:回家了,却时常想要离家。
也许是特例,也许不是,但我确实知道,我家就是这样:彼此关心,又彼此伤害。
我没有用“爱”这个字,怎样才算爱?我心存疑惑。然而关心却是实质。
或许与此相关,或许只是我怯懦,我一直觉得没有爱与理解,我宁可不要婚姻,一直单身——天知道我这个单身狗其实也很想有个知冷知热的贴心男朋友疼。但不行,我害怕。
<六>
噼里啪啦说了一堆,大概唯一的功效只是让我的心情缓和了许多。
那么,晚安。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虽然日记一样的文和旁人无关,不会有人想要转,但强迫症喜欢按照自己的格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