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断墨寻径 10 知识串讲

泛化目标学习的 5 个层面
在《断墨寻径》系列的视频中讲述了学习的 5 个层面,首先是要明确学习的目标,是泛化呢?还是重现呢?
然后是要明确学习的成果,向谁学,学到什么程度。60 分万岁,还是年级第一呢?
然后是要筛选学习的材料,一定是要有效的学习材料,要有明确的问题和答案。不能光有问题没有答案,也不能光有答案没有问题。
还有就是要保障学习成果的存储,主要的方法就是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大脑不是永动机,那是你的一部分,有生命的你需要休息才能持续工作。
再然后就是验证学习成果,这里有一句歌诀:举个例子+换个说法。把学到的内容换个例子,最好是身边的现实现象,换个说法给别人讲清楚。这样的话,你可以把学习的东西用得更好。
以上的步骤用在泛化目标的学习上是非常推荐的,不建议用在重现目标的学习上哟。
【泛化目标的学习】——在有限情况中学习的知识,需要应对未知的新情况。比如:你的女朋友的画像,就是泛化目标的学习,交往 1-2 个之后,在遇到老婆之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女朋友(哈哈哈哈
【重现目标的学习】——在有限情况中学习的知识,有限情况就是知识要解决的所有情况。比如:你的手机号码,就是重现目标的学习,记下来就行了。
【这是不对的】文科就是靠记忆,理科就是靠学习。
“就是”有点绝对了,过分正确的东西,建议适当保持疑问。
这句话也没有明确的、具体的适用范围,文科和理科都有靠记忆的科目,也有靠学习的科目。文科并不是只有一个科目,靠记忆有点武断了。
我觉得更合适的表达会是
文科靠记忆的内容多,理科靠学习的内容多
文科重现目标的内容多,理科泛化目标的内容多
重现目标,情况有限,有限情况就是所有情况
泛化目标,情况有限,无法预测所有情况
【这是对的】泛化内容和重现内容在不同学科中的占比不一样,文科泛化内容比理科少,重现内容比理科多。
泛化目标的内容和重新目标的内容的占比是有定值的,但具体到人身上就没有定值了。
这个定值再具体到人的时候,会动态的变化。
张三可能 6 比 4,李四可能 7 比 3。
有句话叫做“学我者生,似我者亡”,学习别人做自己,不要学习别人活成别人,没了自己。
以上。
一些视频截图:

泛化目标学习的例子,比如开饭店




断墨残楮,意为:残缺不断的典籍。
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给学生打标签!
其他可以继续探索的方向,包括:
- 知识的分类?
- 知识的拆分?
- 知识的迁移 ?
- 当有效材料十分缺乏时,怎么办?
- 如何明确知识的输入和输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