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简书首页就你一篇文|认知突围
大家好,我是邓义福,这是我在简书创作的第116天,今天首页只有一篇我写的文章,我要写一篇关于认知的文章,我想分享一些自己这四个月来对于写作,对于认知突围的感悟,与此同时,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对得起你的时间。
最近在简书平台上看到了许多关于日更之利弊,亦或是日更是否让人受益的文章。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作者的文章,有具体事例、有个人明确的观点和深度的思考,于我个人的认知出发,我觉得它就是一篇写得很不错的文章。
当然一次激烈的辩论,必将延伸新鲜的观点,推动新兴事物的发展。其带来的实际价值,远远超过了辩论或者是辩论的事物本身。
对于日更的辩论,会不会因此而延伸出更为新鲜的观点,推动一些新颖,高质量,开阔读者思维的文章的涌现,对此,我是持乐观态度的。
写作四个月,刚好借这次机会,我对自己四个月以来遇到的问题以及有哪些收获再次的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总结和梳理。这个过程过程中我也曾无数次的在内心深处问过自己:你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写作?
李宗盛在他的凡人歌中有一句话很让我很受触动: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把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
喜欢的事物一旦和物质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你承认与否,其性质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刚开始写的时候,是我感觉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当时没有什么杂念,一心想的就只是该如何把文字写好。写出了一篇文章,发布出去,受到读者们赞赏和鼓励,那种感觉是美妙的,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接受世界赞扬的自豪感。
但后面随着文章越写越多,接触了解到的事物越来越多,一个一个的问题接踵而来。要不要日更?怎样提高文章阅读量和质量?怎样让写文章变得轻松?
当看着认识的简友纷纷开了自己的写作课程实现知识变现的时候,内心更是焦躁不安。恨不得一股脑把全世界的书和技巧一下全都掌握,实现变现,证明自己写作的价值!
那段拼命输入知识的日子,发自内心的讲,我是不快乐的,甚至一度影响到我的心态,给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
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我开始停下来,一遍遍的反思自己。失败的案例,优秀作者反思自己的文章,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差不多10多天里,我基本没写过文章。但我觉得这些时间花得是值得的。
因为这段沉寂的时间里,对于写作我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依然会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写作?
此时,我有了一个肯定的答案:突破认知。
每个人都不应单为了某些人,某些事,或者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而是应该通过文章去探索和发现,在前人或者已有知识引导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突破和提升。通过让自己变得有价值,从而通过文章为他人带去价值。
或许这四个月的写作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犯了不少错误,但这些都是值得的。在不断试错和犯错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在接触新鲜的东西,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思维,不断的再充实自我对写作,对生活,对事业的认知。
当我跑步时,对于写作的思考则更为清晰和深入,现摘录于下:
文案也偏爱含蓄,高级文案往往善于揭示发现生活现象,但绝不轻易给出答案,它并不能帮你解决什么实质性问题,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播和引导。那么答案在哪里呢?就在简单而真实的生活里,在用户的心里。明白这点,对于创作者或者寻找答案的体验者,都意义重大。
世间万物,存在即合理,又哪有绝对的对和错呢?
许多人急切的向比自己优秀的人求证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能否带来价值。比如创业,比如日更。
有的人说能,也有的人果断的回复不能。别人的回答即使再好,那也是他个人经历的总结,是潜意识下的第一反应,只能作为参考,并不具备普遍意义。
看完解忧杂货店这部小说后个人的一点感悟,对这类问题,我想也同样适用。
当一个人想到要向别人求证做某件事是否正确的时候,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有了一个答案,换言之,他对这件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认知。之所以求证,是希望从外界收获肯定和鼓励,增添一份行动的勇气。
吾爱吾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千年前的话语至今仍响彻在世人的耳畔。
敢于试错,身体力行,你自然会得到适合自己的答案。
当然这一切得建立在真实,可操作的基础上。
认知突围的人,看到的,领略到的东西都会完全不一样,因为那是经过实战和生活洗礼所得出的经验教训,是一种智慧。想要让自己拥有价值,首先得先突破自我认知
对于答案,可暂且交付时间。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必将写出对于自我而言最完美的答案。
今天,简书首页就你一篇文|认知突围无戒365写作挑战营第16天